论门德尔松音乐创作的独特性
发布时间:2017-11-01 08:17
本文关键词:论门德尔松音乐创作的独特性
【摘要】:费列克斯·门德尔松-巴尔托迪(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1847)是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对整个欧洲音乐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论文通过研究3个方面的问题:⑴门德尔松生平及其成长环境;⑵门德尔松音乐创作独特性的具体表现;⑶门德尔松及其作品在音乐发展中不朽的价值。通过分析门德尔松在音乐创作中独特性产生根源,得出门德尔松的音乐创作具有⑴多学科性、⑵创造性、⑶大自然主题鲜明性、⑷音乐创作技巧高超、手段新颖、⑸无词歌遵循追求短小精悍、曲式结构并列原则、⑹戏剧性和抒情性特征、⑺独特意识在其音乐作品中的流露、⑻艺术歌曲不同于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其歌词是艺术性的诗歌和文学,,具有画面感8个独特点。这为音乐学习者更好地分析与演奏门德尔松作品、发挥门德尔松音乐创作过程的启示作用以及认识门德尔松对音乐发展贡献和传承门德尔松音乐思想等具有现实意义。 其中,门德尔松家庭背景、社会成长环境为其音乐创作独特性奠定了思想根源。文中通过对浪漫主义早、中、晚时期典型代表人物与门德尔松的创作特征比较分析,得出门德尔松的音乐创作具有多学科性等8个独特点。最后,本文通过分析文学性与哲学性在门德尔松音乐思想中的体现、门德尔松在音乐中的贡献和门德尔松音乐思想及价值在中国音乐教育中的作用这3个方面阐述了门德尔松及其作品在音乐发展中的不朽价值。这对扩充和完善音乐理论具有理论价值。 本文内容组织结构为:第1章阐述门德尔松的生平及其成长环境,第2章论述门德尔松音乐创作独特性的具体表现,第3章归纳了门德尔松及其作品在音乐发展中的不朽价值。最后,结束语部分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门德尔松 音乐创作 独特性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0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9
- 1 门德尔松的生平及其成长环境9-16
- 1.1 门德尔松的家庭背景9
- 1.2 门德尔松成长的社会环境9-12
- 1.2.1 名师及文豪对门德尔松音乐创作的栽培11
- 1.2.2 大文豪歌德对门德尔松的影响11-12
- 1.3 门德尔松创作的生涯及独特风格的形成12-14
- 1.3.1 门德尔松早期作品12-13
- 1.3.2 门德尔松顶峰时期创作13-14
- 1.3.3 门德尔松独特风格形成14
- 本章小结14-16
- 2 门德尔松音乐创作独特性的具体体现16-37
- 2.1 门德尔松与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比较16-19
- 2.1.1 音乐创作独特性的比较16-18
- 2.1.2 门德尔松与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的区别和联系18-19
- 2.2 门德尔松音乐独特性体现19-35
- 2.2.1 门德尔松钢琴小品创作的独特性19-24
- 2.2.2 门德尔松序曲创作的特点24-27
- 2.2.3 门德尔松《苏格兰交响曲》的创作独特性27-33
- 2.2.4 门德尔松《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独特性33-35
- 本章小结35-37
- 3 门德尔松及其作品在音乐发展中不朽的价值37-42
- 3.1 文学性在门德尔松音乐思想中的流露37-38
- 3.2 哲学性在门德尔松音乐思想中的体现38
- 3.3 门德尔松在音乐中的贡献38-39
- 3.4 门德尔松音乐思想及价值在中国音乐教育中的作用39-41
- 本章小结41-42
- 结束语42-43
- 参考文献43-45
- 致谢45-46
- 学位申请人读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梦榕;;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文学特性——浅析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2 鲍伟;试论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J];滁州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3 谭杨;;门德尔松和他的无词歌[J];大舞台;2007年05期
4 党冬梅;;门德尔松第三(苏格兰)交响曲评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年01期
5 侯宝才;郝胜;;谈门德尔松钢琴小品《无词歌》的旋律风格[J];大众文艺;2010年19期
6 侯宝才;郝胜;;谈门德尔松《无词歌》的艺术风格[J];飞天;2009年12期
7 于倩;;门德尔松《船歌》与柴可夫斯基《船歌》的比较分析[J];歌海;2008年05期
8 杨玮;;论门德尔松的“无言歌”体及其艺术意义[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徐锦艳;;门德尔松《无词歌》的器乐声乐化倾向[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年01期
10 单良;;门德尔松管弦乐序曲《仲夏夜之梦》音乐分析[J];大舞台;201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梦榕;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的音乐与戏剧性特点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娅;门德尔松钢琴作品《严肃变奏曲》(op.54)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沈加佳;门德尔松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分析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25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125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