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义德与西方遥望东方的音乐文化视角
本文关键词:萨义德与西方遥望东方的音乐文化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萨义德 东方学 东方女性 歌剧 西方人 文化批评 女主角 音乐剧 后殖民理论 意识形态
【摘要】:正萨义德(Edward Said,1935—2003)已经离开这个文化纷繁、冲突与共存同在的世界十年了,但他的理论仍在不断增值。这位著作等身的文学、文化批评家和社会评论家,同时也是一位音乐评论家、歌剧学者和钢琴家,并以知识分子的身份投入巴勒斯坦政治运动。他集学术研究与政治关怀于一身,分析了文学、政治和文化之间非常重要的复杂关系,在学术界极具影响力,也享有极高的声誉,被公认为后殖民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他的关于东方学以及相关现象的论著,为数目众多的新研究领域提供了灵感"。①他在1978年问世的《东方学》(Orientalism)中提出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5
【正文快照】: 萨义德(Edward Said,1935—2003)已经离开这个文化纷繁、冲突与共存同在的世界十年了,但他的理论仍在不断增值。这位著作等身的文学、文化批评家和社会评论家,同时也是一位音乐评论家、歌剧学者和钢琴家,并以知识分子的身份投入巴勒斯坦政治运动。他集学术研究与政治关怀于一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泉;吕小辉;索朗白姆;;“地方神”文化影响下的藏族聚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2 寇国庆;萨义德论知识分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华泉坤,张浩;《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4 陈兵;牛振宇;;《金银岛》:西方人的“东方幻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潘学权,王家明;文学翻译与“东方形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陈丽慧;美国梦——评彼得·凯里的短篇小说《美国梦》[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7 温育仙;;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策略研究——兼谈霍译《红楼梦》的翻译策略选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杨珊;;评《河湾》的叙事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9 王均萍;;从《热带癫狂症患者》看茨威格对西方主体性的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10 明晶;万秀增;;重新解读黄哲伦的《蝴蝶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璐;;不完全的解构:黄哲伦《蝴蝶君》中的文化误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朋;;试论美国电影中华人女性形象的文化属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3 杨倩倩;;掀开毛姆的“彩色面纱”——《彩色的面纱》的东方主义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4 何玮薇;;2001年-2008年法国《观点》杂志旅游专栏分析——法国人想象中的中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文煜;;浅析《失落》中移民文化身份的重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曾惟民;;《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中的中国形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杨子;;身体、空间与认同——梅兰芳访美演出的价值向度与现实启示[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潘世杰;;回族饮食文化禁忌理念解读[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9 秦红岭;;全球化语境下建筑地域性特征的重新认识与构建[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田兆耀;;管窥新时期我国生态电影的思想内涵[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5 黄伟;高乐待与中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志彬;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8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文诺;文学大众化与解放区小说[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刘惠玲;话语维度下的赛义德东方主义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孙笑晨;白色阴影下的回归—小说《黎明之屋》的后殖民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平焰;美国华裔生存状态的多维度透视[D];湘潭大学;2010年
4 张颖;跨越与再现[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5 颜培;跨文化书写[D];江南大学;2010年
6 陈烨;谭恩美小说和张艺谋电影中的东方主义[D];南昌大学;2010年
7 任孝霞;比较文学辨“异”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陈晨;木雕花板在室内环境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9 陈海红;论萨义德的文学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娜;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殖民”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应对[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红军;;直达时空的前庭与后院——评《论晚期风格——反本质的音乐与文学》[J];人民音乐;2010年11期
2 杨有庆;;作为一种批评概念的“晚期风格”——萨义德对身体状况和美学风格关系的思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戴丹;电影中的咏叹调[J];音乐爱好者;2002年08期
4 刘建坤;;试析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金环角色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2期
5 申川;短歌剧漫谈:《乡村骑士》及两个CD版本[J];视听技术;1997年10期
6 金;;满台尽飘梅花香[J];北方音乐;2008年10期
7 王冰清;;浅谈音乐表演在歌剧中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1年13期
8 T3乐光;娗歌剧“柯山}日”打击乐的运用[J];人民音乐;1960年01期
9 吴其辉;邓韵重现北京舞台[J];人民音乐;1994年09期
10 周玲;歌剧──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物──谈意大利歌剧的起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玉璋;;歌剧《李向群》音乐创作谈[A];荆楚文化与民俗论丛——1997—2001湖北省群众文化获奖论文汇编[C];2001年
2 张蓉;;俄罗斯民族乐派歌剧浅析[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3 纪露;;高雅与通俗的“界定”——看戴玉强独唱音乐会有感[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4 张玉榛;;西塔尔琴与西方音乐的相遇——印度音乐家拉维•香卡[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5 邹婉华;;关于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6 杨梅;;音乐欣赏教学融入爱国主义思想的探讨[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7 魏艳;;声乐表演艺术中理解和表现的训练[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8 王晓莉;吴新宇;;浅析艺术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表现[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年
9 杨正艳;;浅析艺术风格——论民族风格与时代风格[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10 王珉;;夏威夷民间传统音乐的形成与发展[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信纳;歌剧演员嗓音的分类(四)[N];音乐周报;2001年
2 钟严;歌剧,,曾是意大利流行歌曲[N];北京日报;2001年
3 王信纳;歌剧演员嗓音的分类(一)[N];音乐周报;2001年
4 陈立;歌剧《阿伊达》的创作与经历[N];音乐周报;2003年
5 傅蕾译 译;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歌剧演唱比赛落幕[N];音乐周报;2004年
6 张咏华 伍斌;歌剧普及任重道远[N];解放日报;2003年
7 景作人;音乐与戏剧同具魅力[N];音乐周报;2004年
8 傅蕾译自日本共同社;《蝴蝶夫人》亮相2005世博会[N];音乐周报;2005年
9 祁建;歌剧《阿伊达》就像杂耍?[N];中国商报;2003年
10 戴定澄;古诺歌剧凄美感人[N];音乐周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继红;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莎乐美》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2 蒋丽萨;歌剧《蝴蝶夫人》的东方形象解读[D];西南大学;2007年
3 吴红歌;歌剧《麦克白》艺术特征[D];河南大学;2003年
4 洪江|;从《诺尔玛》看贝利尼歌剧的艺术特点[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春燕;论莫扎特对歌剧戏剧性的重新建构及其审美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赵斌;兼收并蓄 相得益彰[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7 陈雄鹰;西洋歌剧咏叹调的美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克;对美声唱法声音概念的误解引发的习惯性态度及行为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9 熊静媛;关于莫扎特三部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风格特点的探讨[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10 高静 ;罗西尼对歌剧戏剧性的拓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210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210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