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艺术歌曲创作与演唱研究
本文关键词:舒曼艺术歌曲创作与演唱研究 出处:《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艺术歌曲传到我国,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许多“海归”派作曲家,也仿照德奥作曲家,以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为歌词,创作出大量的中国艺术歌曲。例如1920年至1921年间,作曲家萧友梅以诗人易韦斋的同名诗作为歌词创作的歌曲《问》,1926年作曲家赵元任以诗人刘半农的同名诗作为歌词创作的歌曲《叫我如何不想他》,1927年赵元任以诗人徐志摩的同名诗作创作的歌曲《海韵》,1928年赵元任以诗人刘大向的同名诗作为歌词创作的歌曲《卖布谣》等等,都是典型的中国早期艺术歌曲。 认真说来,咏叹调与艺术歌曲,应当各占整个美声唱法的半壁江山。形成重咏叹调轻艺术歌曲的现象,不仅是我国声乐理论上的偏失。之所以形成这种理论偏失,其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对德奥艺术歌曲真正的美学价值缺少必要的认知与感悟。仅就笔者目前所见到的国内研究舒曼的学术艺术专著与论文,不是就舒曼的美学思想进行概括的研究,就是对舒曼艺术歌曲《诗人之恋》、《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艺术分析,没有就舒曼艺术歌曲创作与演唱进行全方位总体横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因此,研究舒曼艺术歌曲创作与演唱研究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也自然地凸显出来,通过对舒曼艺术歌曲的解读与领悟,可以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整个艺术歌曲的价值所在,从而将艺术歌曲真正提高到与咏叹调并驾齐驱的重要位置,彻底克服我国声乐演唱中美声唱法“跛足”现象。因为舒曼艺术歌曲是整个艺术歌曲的典型代表。 当然,研究舒曼艺术歌曲的创作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演唱舒曼的艺术歌曲。迄今为止,仅就笔者所见,我国对舒曼艺术歌曲的理论研究,既没有达到全面系统的广度,也没有达到美学的高度与深度。本文对舒曼艺术歌曲的演唱艺术进行立体性、整体性、综合性、复合性研究,并力求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与深度。至此,本文以研究舒曼艺术歌曲创作为切入点,以研究舒曼的音乐理论支撑为助力,以研究舒曼艺术歌曲的演唱艺术为归宿。力求对于舒曼艺术歌曲创作的美学价值的高层次与深意蕴的认知、舒曼艺术歌曲演唱艺术的全方位美学晶格的提升,包括我国当前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演唱,提供理论启示与实践借鉴的双重参照系。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14;J61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居其宏;;论陈田鹤20世纪30—40年代的艺术歌曲创作[J];音乐研究;2011年05期
2 许盼盼;孙会玲;;刘聪艺术歌曲的创作分析——以《故园恋》为例[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3 赵娟;;论德沃夏克的歌曲创作[J];艺术教育;2011年07期
4 葛姝亚;;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J];作家;2011年16期
5 何苗;;浅谈艺术歌曲的审美效应[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年04期
6 蒋鸣;;浅析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发展与演唱特点[J];艺术教育;2011年07期
7 葛卉;;中国艺术歌曲漫谈[J];北方音乐;2011年07期
8 周双;;论柴可夫斯基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缪佳;;如何把握歌剧与艺术歌曲[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10 彭小哲;;从艺术歌曲看中西方音乐审美差异[J];学理论;2011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吟诗与歌曲创作[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2 樊鸣雷;;如何创作行业歌曲[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施王伟;;谈现代歌曲创作的走向[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4 小民;;试论“情”在歌曲创作中的位置[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贾允常;;群众歌曲创作中的几个问题[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6 徐锺东;张树礼;;谁来为工人歌曲创作的贫乏买单[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7 郝向明;;少儿歌曲创作中的民族特色[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8 蔚鸫;牟学农;;在歌声中崛起、在歌声中前进——衢州市业余歌曲创作群体侃谈[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9 田晓宝;王冬;;浅谈福列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10 邱笑宸;;从《三国演义》片尾主题歌看通俗歌曲的语言运用[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杰;孤独谱心曲 寂寞铸华章[N];音乐生活报;2011年
2 李光华;“送上我心头的思念”[N];音乐周报;2006年
3 程乾;秋心如海可招魂[N];音乐周报;2005年
4 秦西炫;从“自在”到“自为”[N];音乐周报;2002年
5 汪毓和;歌曲创作要讲求时代精神[N];音乐周报;2003年
6 徐安祥;抓住龙头 完善机制 打造精品[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李曙明;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N];中国艺术报;2007年
8 潘丽君;法国艺术歌曲及演唱要义(上)[N];音乐周报;2008年
9 卢广瑞;伟大里程碑的热情讴歌[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刘宁希;普及艺术歌曲[N];安徽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存凌;勋伯格《空中花园篇》(op.15)诗乐关系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2 杨晓静;歌曲翻译三符变化说[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乔邦利;中国当代中小型合唱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4 张娟;台湾新音乐(1945-1960)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9年
5 卿菁;美国百老汇“整合音乐剧”[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6 高洪波;移居香港的大陆作曲家研究(20世纪30-80年代)[D];中央音乐学院;2009年
7 傅显舟;音乐剧歌曲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8 高贺杰;因“韵”而“声”[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9 任秀蕾;20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10 李然;社会学视域下的中苏音乐交流[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娟;内蒙古本土艺术歌曲探析[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钟志平;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我国20世纪初艺术歌曲创作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雪梅;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风格微探[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4 严淑;“诗乐相融,,相辅相成”[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5 戴晓健;郭祖荣艺术歌曲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雪;黄自与舒伯特艺术歌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娇;以舒伯特几首歌曲作品为例浅析其艺术歌曲[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8 单良;从舒曼声乐套曲《艾辛多夫歌曲集》探究舒曼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会旭;舒伯特、黄自艺术歌曲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常晶;论二十世纪后期我国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本文编号:13119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311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