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走西口”为题的西部民歌艺术特色研究
本文关键词:以“走西口”为题的西部民歌艺术特色研究 出处:《内蒙古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在我国民歌中,西北民歌占据着及其独特的地位。这主要是来源于它是通往深入了解西北文化的艺术载体及其自身独具的艺术价值。然而,在近现代史上,“走西口”移民现象已成为西北文化中一个著名的文化符码。围绕这一文化的接触、文化的传播、和文化的传承,引起了西部地区音乐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于是,“走西口”民歌得以广泛传唱。而本文围绕着在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等地区诞生的一系列反应“走西口”内容的民间歌曲及个案二人台《走西口》,在对它们仔细研究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图片收集法和实地调研法。一方面,收集和整理了大批“走西口”民歌的谱例,并通过观看有关视频、欣赏音乐和学唱等方式以求尽可能准确的掌握其中的音乐艺术特色及演唱风格;另一方面,通过对已有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从中提炼出自己的一些新观点。这些直接或间接以“走西口”为名,反映“走西口”移民现象的西部民歌,近些年来,对整个西北地区蕴藏着深远的文化意义。它们意味着流浪、哀怨和思念,意味着绝望得爱情和苍凉、悲壮的美,因此,笔者把对“走西口”民歌的整理和分析上升到声乐文化历史论、声乐文化审美论的理论高度出发,在这基础上对不同地区的部分传统“走西口”民歌的流行曲调进行深入探究、并着重对二人台《走西口》的演唱艺术特色进行深入剖析;以求对西部“走西口”民歌的艺术特色得以进一步的升华,能更好的挖掘其中的艺术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0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磊明;探索晋商的精神内涵——观戏曲电视剧《哥哥你走西口》[J];当代电视;2004年08期
2 阿舒;;走西口[J];青年科学;2009年03期
3 ;无奈西口路[J];神州;2011年07期
4 ;八条沉重的西去路[J];新晋商;2011年08期
5 吴升浩;蒋祥;;小角色,大形象——观《走西口》中的那些父亲们[J];电影文学;2009年07期
6 郭斌;;重走西口路:五百年时空 一万里行程[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0年08期
7 张娜;;解析民歌《走西口》的文化内涵[J];音乐天地;2010年10期
8 刘春玲;试析清代走西口的成因[J];阴山学刊;2004年02期
9 张怀武;;“闯关东”与“走西口”[J];共产党人;2009年04期
10 吕瑛;;真实走西口 满含血泪史[J];半月选读;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燕;;保护发展民歌艺术的功臣——听専恩凤老师唱歌有感[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0一一年)[C];2011年
2 潘世东;龚玉华;;汉水流域汉民族民歌村民歌文化生态溯源[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3 李瑛;;积极开发阴山文化资源 推进包头文化大市建设[A];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赵弘;;努力让晋商文化开出时代之花[A];首届晋商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大漠雄关庆胜利[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2期(“2006中国长城新闻采访万里行”专刊)[C];2006年
6 董茉;;冀东民歌的传承与发展[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王威;;美妙的天籁——黑龙江流域三小民族民歌比较研究[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志贤 实习生 李一凡;走西口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2 ;走西口[N];山西日报;2004年
3 占军;新疆外贸成为全国企业“走西口”一大引擎[N];西部时报;2008年
4 丁建刚 赵春晖;国内纺织企业为破困局“走西口”[N];中国工商报;2009年
5 记者 韩沁言;“天玉生物”由外向内求突围 “天狮航母”欲携疆企走西口[N];新疆日报(汉);2009年
6 通讯员乌塔;塔城乌苏两市联手“走西口”[N];伊犁日报(汉);2010年
7 通讯员 冀全喜;重走西口路 再写晋商魂[N];朔州日报;2006年
8 记者 姚明;乌苏 塔城联手走西口[N];塔城日报;2010年
9 记者 崔浩天;“走西口”的“西口”最早指杀虎口[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京城热评《哥哥你走西口》[N];山西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花;以“走西口”为题的西部民歌艺术特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彭桂云;“走西口”民歌的美学内涵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丰海芹;变迁中的多元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王俊斌;“走西口”与近代内蒙古中西部社会生态的恶化[D];山西大学;2005年
5 朱文华;论二人台艺术中蒙古族音乐文化因素[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6 韩巍;清代“走西口”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社会发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7 米守嘉;走西口移民运动与蒙汉交汇区村落习俗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8 张晓娜;燕赵民歌“妓女悲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殷俊峰;内蒙古呼包地区晋风民居调查与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张雄艳;走西口移民与晋蒙交汇区村落的民俗文化变迁[D];山西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28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328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