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训练的哲学视野
本文关键词:歌唱训练的哲学视野 出处:《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声乐艺术集科学与艺术的特点,体现了声乐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特殊性。从艺术的角度看,声乐演唱个性突出,主观性强,从而使声乐艺术形成了众多的艺术流派。从科学性来看,声乐表演是技巧的表现,歌唱训练是声乐演唱技术共性的训练,要使歌唱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遵循科学的发声原理尤为必要。而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行动的指南是歌唱训练取得事半功倍的重要保障,即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歌唱训练的实践指导。具体来说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歌唱训练以哲学的视角进行审视,透过现象,洞察本质:第一,歌唱训练的辩证观以及与其他方面的联系;第二,歌唱发声概念的辩证观;第三,歌唱发声技巧的辩证观。本文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论述,使歌唱训练这一现象得以辩证的分析,理性透视,客观把握,继而最大限度地使专业训练减少主观性、盲目性,走上科学化、理性化的轨道,使主观与客观得到辩证的统一,大大提高歌唱训练的效率。总之,在歌唱训练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原则,进行科学的训练。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彪;;声乐艺术的多元化[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年04期
2 钱丽娜;;音乐学习中想象力的培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2期
3 袁永忠;;在声乐艺术中加强情感表达的途径[J];北方音乐;2011年08期
4 冯蕾;;白俄罗斯专业声乐艺术萌芽探析[J];艺术评论;2011年07期
5 王新力;;浅议歌唱训练中的松紧关系[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6 陈定军;;如何认识声乐艺术审美[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7 吕茵;陈茜;;轻声唱法对花腔演唱的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王珉珠;;横越艺术,洗尽铅华,演绎声乐空间的完美世界——“致音乐”独唱重唱音乐会艺术价值的哲学思考[J];音乐生活;2011年07期
9 贺洁琼;;论高职歌唱教学的有效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07期
10 陈福杰;;浅析歌唱技术中的“空、松、通”[J];艺术教育;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瑾;;从美学角度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2 余华;;浅论声乐艺术的继承与创新[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3 丁玉秀;;营造人文社会共建和谐家园[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 邹丹丹;;声乐初学者的学习方法[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5 王建国;;两部声乐艺术翻译著作的比较与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孙晓春;;略论民族声乐作品的处理与表现[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7 彭铁飞;付志华;;为振兴我国民族声乐而努力[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8 魏艳;;声乐表演艺术中理解和表现的训练[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9 杨曙光;;多维文化视野中的专业声乐教育——首届中国大众音乐高层论坛暨2005年《中国大众音乐年鉴》年会上的讲话[A];首届中国大众音乐高层论坛暨2005年《中国大众音乐年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段友芳;;高师声乐教师应不断提高专业素质[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霞;陈光林王素毅等出席肖黎声声乐艺术中心成立揭牌仪式[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2 全国人大代表 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歌唱演员 刘斌;防止形式大于内容[N];中国艺术报;2011年
3 张秀艳;培养学生声乐艺术表现力[N];光明日报;2000年
4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杨宝刚;浅谈西洋声乐艺术的民族化[N];新乡日报;2008年
5 石惟正;沈洋声乐艺术思考[N];音乐周报;2009年
6 张蕾;运动中歌唱训练开创声乐教学新领域[N];音乐周报;2005年
7 靳卯君;永远不和音乐告别[N];音乐周报;2001年
8 陈言放;浅谈中国声乐发展的问题[N];光明日报;2007年
9 临潼新市中学 赵萍;音乐教学探索[N];学知报;2011年
10 梁生智;缪也:音乐是生命的需要[N];人民政协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飞翔;歌唱训练的哲学视野[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田攀;“注意”在歌唱训练中的影响及其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霞;彭丽媛声乐艺术的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潇林;论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D];西南大学;2009年
5 韩娟;试论声乐艺术在大提琴演奏中的借鉴作用[D];厦门大学;2008年
6 冯亚;论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性[D];河南大学;2001年
7 曹霞;辰河高腔音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徐冰;关于声乐艺术中“声”与“情”关系的哲学性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蓝静;应尚能“以字行腔”声乐艺术理论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苏军;论声乐艺术表演中歌声与情感的统一[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292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329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