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声乐在交响新著中的创新运用
本文关键词:传统声乐在交响新著中的创新运用 出处:《四川戏剧》2010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作曲家 传统声乐 交响曲 朱践耳 民间音乐 相结合 原生态民歌 唱法 戏曲曲艺 西南地区
【摘要】:正中西两大音乐文化是在两种不同的人文背景下分别发展并自成体系的,他们的音乐思维、音乐形态有着很大的区别。西方一些音乐家也尝试用东方元素与西方音乐相交融,如普契尼的《图兰多》、克莱斯勒的《中国花鼓》等,而进入
[Abstract]:The two major music cultures of China and the West developed and formed their own systems under the two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their musical thinking. Some western musicians also try to blend eastern elements with Western music, such as Puccini's Turando, Chrysler's China Flower Drum, and so on.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616.2
【正文快照】: 中西两大音乐文化是在两种不同的人文背景下分别发展并自成体系的,他们的音乐思维、音乐形态有着很大的区别。西方一些音乐家也尝试用东方元素与西方音乐相交融,如普契尼的《图兰多》、克莱斯勒的《中国花鼓》等,而进入21世纪的中国作曲家们更是在不断地探索,力图使中国现代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蔡乔中;朱践耳交响曲的序列技法特征[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李波;试析朱践耳《第十(江雪)交响曲》[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石峥嵘;;谭盾《地图》的音乐人类学解读[J];中国音乐;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严梅;朱践耳交响乐作品的根基[D];河南大学;2003年
2 陶天;兼容并蓄 立足超越[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3 李辉;核心音集在音乐构成和发展中的主导作用[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4 侯太勇;谭盾:解构与重组[D];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
5 王芳;传统声乐在交响新著的创新运用[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司马勤;李正欣;;银幕上的作曲家靠谱吗?(二)[J];歌剧;2011年07期
2 钟毅;;第三届中韩作曲家作品交流活动在京举行[J];人民音乐;2011年07期
3 ;作曲家梁雷荣获罗马奖[J];人民音乐;2011年07期
4 胡越菲;;十二星座作曲家——追求完美的处女座[J];歌剧;2011年09期
5 李晓军;;《校园歌声》 光彩夺目的飞翔舞台[J];校园歌声;2011年07期
6 刘鹏飞;;民族音乐素材在作曲中的有效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0期
7 蒋伟;;来自古岃人的吟唱——民乐四重奏《谷吟》印象[J];四川戏剧;2011年04期
8 李欣;;他的人 他的歌 他的情——著名作曲家刘青和他的音乐[J];音乐大观;2011年01期
9 冯蕾;;管窥影响白俄罗斯专业声乐艺术发展的关键人物[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10 纪德纲;;具象 意象 抽象——略论《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作品的标题性[J];中国音乐;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歆;;传统与现代的流变,民间与专业的交融——对芬兰当代作曲家诺根和其《第二堪特雷琴协奏曲》的研究与分析[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2 王丹丹;;音乐欣赏课在高等专业音乐学院的定位和特色[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晓夜;;从《卡玛林斯卡亚》谈民歌素材在音乐创作中的借鉴与运用[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奥拉沃阿兰罗德里格兹;张谦;;古巴的古典音乐传统[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5 高伟;;高师钢琴教学内涵的二维阐释——一种基于音乐审美与文化传承理念的解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甘璧华;;21世纪中国“传统和声教学”的问题与应对[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林华;;复调感的获得[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王进;;“T——X——D——T”模式与重构之考[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9 齐海东;;我是怎样讲授《交响乐欣赏》课的[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王锐;;乐中画 画中音——为美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次提高音乐鉴赏力的音乐欣赏讲座[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瑾 综合编译采写;华裔作曲家独领风骚[N];音乐周报;2008年
2 王洪瑞;廖飞与黔籍著名作曲家杜兴成座谈[N];黔西南日报;2009年
3 陈荃有;当代作曲家走出“围墙”[N];音乐周报;2009年
4 赵世民;业余的专业管理者和专业的业余作曲家 访敖昌群[N];音乐周报;2010年
5 记者 李天然;我市作曲家安九六 成“获奖专业户”[N];大连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我市一高中生与作曲家吕远再度合作[N];威海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张裕;房绍卿:作曲不用纸和笔,用电脑[N];文汇报;2010年
8 姜宇;在中西文化交融中寻找自己的音乐之路[N];中国文化报;2008年
9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俊;找寻深圳音乐的“精神锦囊”[N];深圳特区报;2010年
10 记者 邵岭;华裔作曲家田志仁赢得格莱美[N];文汇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春福;罗忠昒后期现代风格的音乐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
2 郭鸣;约翰·科瑞里亚诺管弦乐写作技术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3 徐昭宇;演奏型态的分析与音乐意义的追索[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4 吴粤北;先锋派实验音乐之涅i肹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5 夏滟洲;西方作曲家的社会身份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6 匡君;二十世纪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中的音色观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娄文利;中国现代室内歌剧《命若琴弦》、《夜宴》音乐特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8 肖武雄;频谱音乐的组织结构[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9 孙红杰;饰变·混合·解构[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10 卢璐;高为杰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琳;传统声乐文化的回归[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2 王芳;传统声乐在交响新著的创新运用[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3 王波;录音艺术三度创作初探[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4 尚洪刚;一位用交响乐思考历史的音乐家—王西麟和他的交响乐创作[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黎丽;建国后十七年中国钢琴代表作品及特点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吴娅莉;法国20世纪作曲家DUTILLEUX HENRI音乐创作与钢琴作品初探[D];西安音乐学院;2008年
7 何青;“末日”所昭示的未来和永世[D];天津音乐学院;1998年
8 余鹏;天风海雨追乐魂[D];西安音乐学院;2007年
9 潘明栋;在继承与借鉴中开花—现代民族声乐及教学论[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10 马辉;论数字音乐作曲[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369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436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