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民族声乐与戏曲艺术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 现代民族声乐 戏曲 异同 出处:《大舞台》2014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戏曲作为中国传统声乐的集大成者,为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生长土壤;而现代民族声乐又丰富了戏曲的表现形式,为戏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民族声乐和戏曲是一对"孪生姐妹",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相同性,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异性。本文对现代民族声乐和戏曲之间的异同性进行了一番详细的分析,以期促进现代民族声乐和戏曲的共同繁荣。
[Abstract]:As a master of traditional vocal music Chinese, provides fertile soil for grow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national vocal music; and modern national vocal music and enrich the forms of Chinese opera, has provided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the cre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opera. In a sense, the modern national vocal music and opera is a pair of twin sisters. "And have the same great between the two,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differences. This paper conducted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odern national vocal music and opera,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the modern national vocal music and opera.
【作者单位】: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文化艺术系;
【分类号】:J607;J805
【正文快照】: 现代民族声乐与戏曲是具有血缘关系的“孪生姐妹”,两者虽属于两种不同的音乐系统,但却联系密切,在长期的发展与实践的过程中,求同存异,相得益彰。因此,对两者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无论是对于现代民族声乐还是戏曲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一、现代民族声乐和戏曲概说1.现代民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夏玉兰;;民族唱法向戏曲演唱学习之我见[J];剧影月报;2006年02期
2 柳华方;戏曲声腔艺术在民族声乐演唱训练中的吸收与借鉴[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3 徐小懿;当前民族声乐教学中继承和借鉴的几个问题[J];音乐研究;1999年04期
4 张前;20世纪中国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及三种唱法的探讨[J];音乐研究;2004年04期
5 张文英;论现代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对戏曲演唱与表演的借鉴[J];四川戏剧;2005年05期
6 徐艳萍;;声乐教学中借鉴戏曲演唱方法诸问题刍议[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焦春梅;;民族声乐教学中向戏曲学习和借鉴的探究[J];中国音乐;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晓霞;;唱歌要有情[J];黄河之声;2010年23期
2 张晋俐;;关于民族声乐教学现状的思考[J];音乐研究;2006年03期
3 吕玲;;三种唱法争鸣二十年回顾[J];音乐研究;2007年04期
4 李广达;;模糊思维:唱法界定再探讨[J];音乐研究;2008年01期
5 郭克俭;;新中国声乐学术热点问题的追溯与反思[J];音乐研究;2010年03期
6 李众川;;李娜的声乐追求及其意义[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7年03期
7 王颖;;融合与实践——刍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背景下的高等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学[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曹凤;;浅析传统戏曲对民族声乐唱法的影响[J];黄河之声;2012年12期
9 周景春;;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经典——山东梆子传承人刘桂松唱腔美学特征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10 王颖;;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丽红;清末民初中国音乐教育转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峰;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演唱特点[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秦缘;和而不同,多元并存[D];兰州大学;2011年
3 胡玲;声乐演唱跨界现象之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林;民族声乐豫剧元素分析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皎;高校少数民族声乐人才培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孔江闽;宁河戏小生唱腔的借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焦莉;京剧演唱技法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8 揭晓旭;《洪湖赤卫队》的艺术特征及它对中国歌剧发展的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魁丽华;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相互借鉴及其发展趋势[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10 龙丽娟;中国戏曲声乐理论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郭建民;20世纪20-60年代的中国歌剧表演艺术[J];音乐研究;2002年01期
2 张前;20世纪中国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及三种唱法的探讨[J];音乐研究;2004年04期
3 吴培文;关于三种唱法的思考[J];音乐研究;1999年01期
4 袁路安;关于歌坛“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艺术形式异同的探析[J];中国音乐;2000年01期
5 李月红;张权在建立中国声乐学派方面的实践和贡献[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呐;民族声乐训练班胜利结业[J];中国音乐;1981年04期
2 周大风;漫谈字正腔圆[J];中国音乐;1983年01期
3 任风秋;略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4 郭克俭;民族声乐男声的几种演唱模式[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廉明子;民族声乐艺术演唱综合能力刍议[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杨丽;浅谈民族声乐中字的演唱——兼谈我教学、演唱的一些体会[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朱红;;民族声乐的特性与发展[J];艺海;2009年01期
8 彭晓玲,吴凡;戏曲板式结构与我国当代民族声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9 徐占占;科学的发声 民族的风格——王品素教授民族声乐教学经验探讨[J];人民音乐;1999年10期
10 陈红卫;从“字正腔圆”看我国民放声乐教育[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金惠子;民族声乐文化的优秀传承者——黑力[N];音乐生活报;2011年
2 晨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声乐的发展要坚持多样化审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石惟正;我的民族声乐观[N];音乐周报;2000年
4 梁占峰;唱法与审美多元化[N];音乐周报;2004年
5 天水市歌舞团 杨涛;浅谈民族声乐与民族唱法[N];天水日报;2009年
6 金鹿;黄钟大吕中国流[N];中国文化报;2001年
7 记者 原中倩;良好个人修养是学艺的基础[N];海南日报;2009年
8 韩溪;站得再高些 想得再远些[N];文艺报;2000年
9 崔彦海;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与进步[N];中国艺术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单三娅;担责任 纳贤才 提品质[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宋祖英;我对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2 张雯雯;《人民音乐》与中国当代音乐批评(1950-2010)[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宁岩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声乐发展脉络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晓芳;中国民族声乐的昨天、今天、明天[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粉仙;我国现阶段民族声乐的思考与探究[D];山西大学;2012年
4 谢菁;基于声乐演唱的艺术美探究中国民族声乐之“韵”[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任洁玉;从音响载体看我国20世纪80年代民族声乐发展状况[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6 王佳丽;京剧与民族声乐的相互融合[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7 葛静;从我国民族声乐教材中选析几首优秀曲目[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8 杨娴静;戏曲的咬字行腔在民族声乐中的具体运用[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9 秦缘;和而不同,多元并存[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李响;高师民族声乐生态课堂构建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849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484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