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新时期礼乐体系探索的集结号——“探索中华礼乐文明新体系”学术研讨会述评
本文选题:礼乐文明 切入点:乐制 出处:《人民音乐》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中华礼乐文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礼乐文明具体讲来是应礼制仪式不同类型和不同层级的需要,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乐舞形态与诸种礼制仪式相须为用。礼制仪式类型与乐制类型均具丰富性、多层次性和多风格性意义。中华礼乐文明自周公制礼作乐并以国家制度存世,在三千年间礼乐观念不断调整、内容不断变化,不可或缺、一以贯之延续至当下。礼乐具有体系化与层次性,是中华礼乐文明的标志性意义。从礼制仪式不同类型用乐形态本体视角认
[Abstract]:The ritual and music civilization of China is an excellent representativ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particular, the culture of etiquette and music meets the needs of different types and levels of ritual ceremony. The forms of music and dan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ust be used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The Chinese Rites and Music Civilization has made music since the Zhou Dynasty and lived in the world as a national system. During 3,000 years, the concept of etiquette and music has been constantly adjusted, the content has been constantly changing, and it is indispensable. It is the iconic meaning of Chinese ritual and music civilization. From the different types of ritual ceremony, the Noumenon of music form is recognized.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
【分类号】:J6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兰甲云;陈戍国;曾广波;;礼乐文明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李军靖;略论礼乐文明与王道政治[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01期
3 彭林;;我看中国古代礼乐文明[J];博览群书;2001年12期
4 廖韧;;近年来礼乐文明研究概述[J];中华文化论坛;2010年02期
5 范峗;试论先秦礼乐文明与天人观念转变的关系[J];引进与咨询;2004年12期
6 田培;;“礼”以致“和”,“乐”以成“和”——浅析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年12期
7 谢茂松;;中国之天命:重建礼乐文明[J];天涯;2013年02期
8 贾海生;;礼乐文明的衰落与重构[J];杭州(周刊);2012年03期
9 李平;;陶寺出土乐器与中国早期的礼乐文明[J];文物世界;2013年01期
10 杨海文;先秦礼乐文明与孔孟道德理想主义[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卫平;;儒家礼乐文明与近代海派文明的互补——略论建构上海和谐社会的文明形态[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舒晋瑜;修复中华传统 重建礼乐文明[N];今日信息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舒晋瑜;修复中华传统 重建礼乐文明[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所 周少川邋毛瑞方;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N];光明日报;2008年
4 李欣 北京大学中文系;给今人一些重拾古代礼乐文明的理由[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5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罗q谟,
本文编号:1629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629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