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清商乐及其管理考论

发布时间:2018-03-23 20:10

  本文选题:清商乐 切入点:吴声西曲 出处:《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8期


【摘要】:清商乐是汉代相和曲在六朝时期的发展,属清乐系统。学术界一般认为清商乐兴起于东晋以后,而事实上东汉已有"清商"之名,曹魏时已呈流行之势。因清商乐以清乐音阶的夹钟律(清商)为宫,故名之。清商三调是清商乐最富有标志性的艺术特征,但学术界也存在误解和争议。由于清商乐发展迅猛,六朝各代皆以专门机构管理之,清商署因此而设立。清商署始设置于曹魏之时,后代或沿或革。由于清商乐获得了六朝统治者的大力扶植和科学合理的管理,故能健康地发展。
[Abstract]:Qing Shang music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an Dynasty Xiang he qu in the six dynasties, belonging to the Qing music system. The academic circles generally think that the Qing Shang music rose after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but in fact,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already had the name of "Qing Shang". Cao Wei had already taken on the trend of popularity. Because the clamping bell law of the music scale of Qing Shang music (Qing Shang) was the palace, the three tones of Qing Shang were the most iconic artistic features of Qing Shang music, but there were also misunderstandings and controversies in academic circles. Becaus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Qing Shang music, Each generation of the six dynasties was managed by specialized agencies, and the Qing Shang Office was set up as a result. The Qing Shang Office was set up at the time of the Cao Wei Dynasty, and later generations either along or along it. Due to the vigorous support and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management of the rulers of the six dynasties, the Qing Shang Music was able to develop healthily.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文化产业与传媒研究中心;
【分类号】:J6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蕴华;从《聊斋俚曲》中“银纽丝”小曲看明清民歌艺术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裘士京,张翅;略论两汉察举制度与人才选拔[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孙彩红,陈明光;唐宋财赋“上供、留使、留州”制度的异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郑颖慧,谢志强;略论宋代法官审判活动之法律责任[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5 顾永新;日本传本《古文孝经》回传中国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李元;论经学与西汉时代的知识分子[J];北方论丛;2003年06期

7 赵旭;论北宋法律制度中“例”的发展[J];北方论丛;2004年01期

8 汝企和;;北宋官府对医书的校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罗世琴;由谣到诗——中国诗歌起源及其初步发展刍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吴毅;试论诸葛亮的法治思想[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姚永辉;;朱熹、吕祖谦关于《诗经》的四大论辩平议[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2 冯俊杰;;太行雩祭取水仪式及谢雨演剧民俗考[A];祭礼·傩俗与民间戏剧——'98亚洲民间戏剧民俗艺术观摩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欣;《五知斋琴谱》四曲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2 张国安;先秦乐政与乐教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3 王立子;宋本《伤寒论》刊行前《伤寒论》文献演变简史[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袁绣柏;近代曲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郦青;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朱习文;古天文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戴庞海;先秦冠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8 赵旭;法律制度与唐宋社会秩序[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辉;北朝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国家与民间救灾措施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柯卓英;唐代的文学传播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志强;试论明清时期产权的共业形式[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曾智安;张说与盛唐文学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 连峗;论中国扬琴形制的演变[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4 周益;论宋代文官制度充分发展的三大因素[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应华;贵州梭戛“长角苗”音乐文化生态考察与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定勇;敦煌佛曲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7 黄静;“词”体之发生与形成[D];扬州大学;2004年

8 冯卓慧;蒙汉文明的碰撞与交融——论草原民歌蒙汉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芙蓉;两晋灾害及其相关问题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林莉;唐代山水意识的历史变迁[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怡良;;疑案破解既有成 文学史理当改写——以木斋《古诗十九首》之研究成果为例[J];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2 刘宝生;;泉州南音的历史渊源与传承发展[J];曲艺;2010年03期

3 郑祖襄;;昆山腔、魏良辅和吴语音乐[J];艺术百家;2010年02期

4 吴大顺;;从相和歌到清商三调——魏晋娱乐音乐的发展变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石建宇;;清商乐——汉族俗乐发展的一次高潮[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成军;;“清商”乐肇始考[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徐慧;;文学参照下六朝古典舞的文化解读[J];舞蹈;2009年10期

8 李彦艳;;俚语俱趣 拙语俱巧——论吴声西曲中的“趣”[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张庆华;;清商乐流变初探[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王旭;;汉唐歌舞大曲结构的主要特征及其演变[J];艺术教育;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骜;;“相和”考[A];第二届乐府与歌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丁承运;;汉唐清商乐调研究[A];汉唐音乐史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庆华;;清商乐乐制研究[A];汉唐音乐史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翔;;借鉴汉唐:一种可信的钟乐重建之路[A];汉唐音乐史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翟景运;;《宋书·乐志》与汉魏六朝乐府歌诗[A];乐府与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乐府学(第三辑)[C];2007年

6 黎国韬;;乐部尚书考略——北魏宫廷乐官制度的重新审察[A];魏晋南北朝史论文集——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缪钺先生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传飞;;“相和歌辞”研究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8 耿占军;;唐代曲江及其附近地区的休闲娱乐文化[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郑国权;;历代积淀,多元形成——略论泉州南音何以是“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10 刘怀荣;;魏晋乐府官署的演变考[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甘肃河西学院 李岚华;执笔:河北大学任桂芬、杨馥卿,中央司法警官学院门素梅[N];光明日报;2009年

2 李庆本;“悟后悟”与“悟后解”[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徐骥;“蜀国弦”有望复活[N];四川日报;2002年

4 熊笃;关于重庆城市的文化形象[N];重庆日报;2001年

5 杨国学;敦煌艺术的“三绝”[N];中国艺术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曾智安;清商曲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吴大顺;魏晋南北朝音乐文化与歌辞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吴冰;六朝清商乐发展探微[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2 成军;清商三调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3 周仕慧;《乐府诗集·琴曲歌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维民;乐府音乐与建安文人乐府诗[D];山东大学;2005年

5 张宁;中国传统音乐与古代文学共生关系的历史考察[D];河北大学;2004年

6 李媛;魏晋乐府诗的音乐文学特点及其文化学阐释[D];安徽大学;2003年

7 张t,

本文编号:16549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6549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f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