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神器的艺术灵光——壮族天琴文化研究之一
本文选题:壮族 + 天琴文化 ; 参考:《广西民族研究》2010年04期
【摘要】:天琴是广西南部壮族民间独具特色的传统乐器之一。其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民间神坛走向现代艺术殿堂的演变过程,如今已发展成为壮族一项绚丽的文化艺术品牌,唱响神州大地。壮族天琴文化有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从物质性、行为性和观念性三个层面,系统阐释壮族天琴文化的定义及其哲学、宗教、民俗、审美等内涵,旨在丰富、拓展和深化天琴文化的研究。
[Abstract]:Tianqin is one of the unique tradi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s of Zhuang nationality in southern Guangxi.Its development has experienced an evolution process from the folk shrine to the modern art palace. Now it has developed into a splendid cultural and artistic brand of Zhuang nationality, singing the land of Shenzhou.The Tianqin culture of Zhuang nationality has rich and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lains the definition of Tianqin culture of Zhuang nationality and its connotation of philosophy, religion, folklore and aesthetics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materiality, behavior and idealism, in order to enrich, expand and deepen the study of Tianqin culture.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研究中心;
【基金】: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编号:08CMZ002)阶段研究成果
【分类号】:J63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丽玲;;古琴艺术的当代价值[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2 黄新宇;梁航彬;;传播视角下的边境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以龙州黑衣壮天琴文化艺术保护为例[J];歌海;2009年03期
3 吴金琳;;将天琴教学纳入课堂——论本土民族乐器保护之路[J];歌海;2009年05期
4 唐华清;李家寿;;中越边境世居壮民族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扬弃问题初探——以广西边境重镇龙州县为例[J];消费导刊;2007年06期
5 吴金琳;;天琴演变的文化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11期
6 谭水清;;天人合一——中国古代传统音乐思想文化的中轴[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谭水清;;意韵——古琴艺术表现之精髓(下)[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冯明洋;二胡文化论——在香港大学“20世纪国乐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9 覃彩銮;盘古文化寻踪——盘古文化考察记[J];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01期
10 黄恩厚;覃彩銮;;多维视野中的壮侗民族建筑文化[J];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莉;;由爵士舞文化引发的关于中国当代舞蹈文化建设的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黄兴球;;植物栽培:壮泰族群同源与分化的佐证[J];东南亚纵横;2010年12期
3 申帅芝;;中国烟草广告的传统文化解读[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陈利敏;;壮族民间舞蹈的旅游开发现状及思考[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5期
5 施筱萌;;浅谈古琴艺术中的“真”“善”“美”精神[J];大众文艺;2011年07期
6 吴丽芳;周贵;;试论楚玉文化内涵[J];鄂州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7 蔡圣勤;克谐以孝的中西方诠释——中西方诚信的信任度源于亲子关系的差异[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8 蔡圣勤;从表现主义形式看审美与道德欣赏的碰撞[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11期
9 李艳丰;张丽芬;;中国古典小说“崇奇”审美趣味的文化意蕴——以文化诗学为视角[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黄新宇;廖冲;;广西龙州布傣天琴文化的展演与传承[J];歌海;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高卫华;马艳;;广西壮族民歌传播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问题探析——基于南宁市部分区域的实地调研[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2 邹春生;;神明标准化:民间信仰和国家意志的整合——从江西南康刘氏女的出凡入神看客家文化特质的形成[A];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陆启光;壮族儿童社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邵晓舟;泰州学派美学范畴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5 许思安;汉族、壮族、蒙族、纳西族人格结构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高建青;作为政治的文学语言[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李明;《古壮字字典》方块古壮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付丹;从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的三次转型看文学语言的发展模式[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张苗苗;社会变迁中的壮文教育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10 李富强;现代背景下的乡土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农海华;“蛮贼首领”与“英雄祖先”:多元族群比较视域中的侬智高形象[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陈志学;壮语语词视野中的农耕文化观念[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尹乐;《赤雅》与明代广西民俗[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农建萍;广西壮族医药档案及其价值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黄廷富;论《金瓶梅》中西门庆形象的心理描写[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振国;伤时劝世 生新续奇[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宋振宏;容与堂本《水浒传》评点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9 张晓娟;建国以来二胡音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石丽t,
本文编号:1752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752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