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孔、孟“乐”理念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2 08:16

  本文选题:孔子 + 孟子 ; 参考:《管子学刊》2010年04期


【摘要】:本文对孔子和孟子的"乐"理念的各自特点及其异同之处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评价。作者认为,孔子的"乐"理念具有明显的泛伦理化倾向。他所关注和注重的,乃是"乐"的社会教化、社会整合的伦理调节功能。孔子视"礼""仁"为"乐"之魂魄,视"至善"为"乐"之归宿和极致。"乐"的艺术审美特质被淡化和边缘化。孟子对孔子"乐"理念的最大修正,在于他将其"民本"的政治诉求贯彻于其"乐"理念之中,诉诸"与民同乐"的政治氛围,从而将"乐"理念平等化、平民化、感性化,扬弃了孔子对"乐"的种种宗法等级束缚,破除了对"乐"的雅俗之别的偏见,从而使"乐"理念向其平等的、感性的审美氛围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同孔子泛伦理化的"乐"理念相比较,孟子的"乐"理念则具有泛政治化的理论倾向。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onfucius and Mencius' concept of "music". The author thinks that Confucius'idea of music has obvious tendency of universal ethics. What he pays attention to is the function of social enlightenment and ethical regulation of social integration. Confucius regarded "propriety" and "benevolence" as the soul of "music", and regarded "the most good" as the home and extreme of "music". " The aesthetic quality of music is desalinated and marginalized. Mencius' greatest amendment to Confucius' idea of "music" lies in his carrying out his political appeal of "people first" in his idea of "music" and appealing to the political atmosphere of "sharing music with the people", thus equalizing the concept of "music", turning it into a common people, and making it sensual. It subrogated Confucius' bondage to various patriarchal hierarchy of music, broke the prejudice of the elegance and vulgarity of music, and made the concept of music take an important step towards its equal and sensual aesthetic atmosphere. Compared with Confucius' idea of "music", Mencius' idea of "music" has a tendency of pan-politicization.
【作者单位】: 闽江学院蔡继琨音乐学院;
【基金】:闽江学院2008年社科启动项目(YSQ008)
【分类号】:J6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毓秀;;浅谈舞蹈艺术的综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李路;;杂谷脑河下游羌族聚落选址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3 李春娟;;形上审美与价值同构——方东美生命美学的本体论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谢健;冯建国;;李煜词中的女性审美意象和艺术自叙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刘康凯;;审美意识形态论争中三种替代性理论方案考察[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周建国;;忧生之嗟与自由之鸟[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王芳;粟向;;诗歌功用刍议[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杨芳;;论现代水墨的精神特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9 许英英;矫苏平;;谈空间序列的节奏[J];安徽建筑;2008年04期

10 肖晴;;符号中的美与设计思维——波特兰市政厅的形象与精神分析[J];安徽建筑;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恩兵;;文学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内质即二者之关系[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滕瀚;孙超;;科学活动中意象的美感承载状态对问题创造性解决的作用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胡飞;喻晓;;论设计的客观性[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王天锐;;浅议贵州民族文化[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5 陈伟;陈正勇;;20世纪早期中国流行歌曲的文学性[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侯永强;廉凤梅;;建筑造型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定位的思考[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7 邹红;;焦菊隐的“戏剧—诗”观念及对当代话剧的启示[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8 姚朋;;浅析事件因素对风景园林场所感的影响[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9 程晓曦;单军;;地域性城市设计与研究的逻辑理念——以青海省海南州恰卜恰镇城市设计为例[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肖湛;许海;;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论音乐和其他艺术的区别[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5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7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海萍;维柯的诗性智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党荣;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融合与统一[D];河北大学;2009年

2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陈哲;中国传统纹饰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董鸣;丝网版画的印痕魅力[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平安;探骊中国武术中“黄金分割”思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王秀梅;休闲食品包装的趣味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琦;基于产品意象的感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顺康;张群颖;;孔孟道德修养思想之比较[J];道德与文明;2007年02期

2 汪美良;周晓东;;孟子人才观探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3 柳素平;孔孟治史态度之比较[J];南都学坛;2002年02期

4 李伟斌;;试论孔孟的道德人本主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5 黄永武;字句锻练法(续)[J];名作欣赏;1992年06期

6 任嘉禾;陶潜与王维——诗史上儒道结合与儒佛结合之比较(《中国诗史规律初探》第三章)[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7 邹玉现;关于《中庸》的作者及著作年代[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8 孙红梅;;儒家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文教资料;2008年02期

9 牟钟鉴;从孔孟之道看儒家传统的中庸性格[J];中华文化论坛;1997年03期

10 商国君;先秦礼学的历史轨迹[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琴安;;孔孟论读书学习[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2 霍有光;;《吕氏春秋》与先秦儒家思想[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3 邓伟志;;序[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方铭;;公羊三世学说与孔子的政治智慧[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5 刘然;潘静;;孟子人与自然和谐思想浅析[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孙少华;刘跃进;;试论《孔丛子》中先秦孔氏子孙的经学思想及其师学渊源[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7 王艾宇;;“五常”重评[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8 周山;;和谐社会的人性基础——从孔子的“为仁”到孟子的“性善”[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9 赵佳聪;;儒家“中”的哲学之当代运用[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10 杨慰;;论孔、孟的财富思想及其分歧[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永 许强;散读诸子 诠释创业[N];经理日报;2007年

2 蓝天云;仅仅“仁者寿”还不够[N];民族医药报;2005年

3 张贻伦;碧水红荷亦山东[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4 陈福顺 孙文采;孔子为圣人并非历代帝王捧起来的[N];吉林日报;2010年

5 ;圣人是这样炼成的[N];常州日报;2010年

6 陈卫平;小人、君子、圣人:孔子君子论一瞥[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7 苏苇;我省首次在国外建立孔子学院[N];太原日报;2008年

8 文依;影视里的孔子应该什么样[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9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易中天;草根有话说[N];经济观察报;2009年

10 王月清;孔子学院推动南京大学国际化办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李锐;孔孟之间“性”论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3 丁小丽;孔孟荀“名分”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孙学功;冯从吾学术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5 杨泽树;闲先圣之道[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锟;孔子与20世纪三大社会思潮[D];西北大学;2002年

7 赵生群;春秋经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1998年

8 丁秀菊;先秦儒家修辞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成云雷;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曲爱香;孔孟荀的天人观及其生态伦理[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磊;从孔子到荀子[D];郑州大学;2006年

2 张莺;先秦儒家《诗》学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珍珍;“正名”与先秦儒家美学[D];郑州大学;2005年

4 陈伟华;由“仁、善”到“理、气”[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范知欧;上博简《孔子诗论》的作者及撰著时代研究[D];聊城大学;2005年

6 江沈红;孔子、孟子、荀子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初探[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7 高立梅;儒家“仁义”思想的形成及其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娟;孟子荀子德育思想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张立娟;以心善言性善[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郭迎春;浅析《荀子》中的人物形象[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33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833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8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