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歌唱类型歌手共振峰特征及音色形成的机理研究
本文选题:共振峰频率 + 美声唱法 ; 参考:《音乐研究》2010年02期
【摘要】:正"音色"也被称作"音质",主要由每个音的"声谱"所决定,即由每个音所含泛音的数量以及各泛音的强度所决定。①声谱用于嗓音研究,不仅能直观地明示不同音色的音所
[Abstract]:Positive tone color, also known as sound quality,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sound spectrum of each sound, I. e., by the number of overtones contained in each sound and the intensity of each overtone.
【作者单位】: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基金】:文化部国家青年基金课题(05CD076)的结题论文
【分类号】:J6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倪瑞霖;;美声唱法,它的发展轨迹及嗓音科学对其发声机理的若干重要阐释[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王士谦;关于歌手共振峰概念的由来及一些讨论[J];应用声学;198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小枚;“核心”的流行与边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俞小和;;传播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戴媛媛;;《说文解字》“心”部字与常用简化汉字对应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徐晓宇;;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几个问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曹佳蕾;;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相关概念界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6 张睿海;孟娟;;生态农业开发的保障机制构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7 陈文武;;农民和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特征及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8 王祥荣;儿童语言中的“上”、“下”类方位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左慧芳;;建构主义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叶松庆;;青少年科学素质发展与企业家精神培养的相关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晋华;;试析影响法律监督的现实问题[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姜素红;;环境公平价值体系探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陈建先;;政府公共决策的利益博弈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徐大建;;社会公平、和谐与经济效率[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5 安卫华;;积极应对入世,建设信用政府[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6 井敏;;服务型政府概念辨析[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7 王立志;;企业培训体系建设[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郑伯承;;世界语与术语工作[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9 翁奕波;;论学术期刊的准商品属性[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10 王建军;;《汉字部首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2009)读后[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迟君辉;国际流失文化财产返还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苗冬;元代使臣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10 詹晓阳;基层政府面向信息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阶腾;我国大学学院运行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斌;论品牌名称命名翻译[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张永斌;论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应云总;论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雅婷;诉前调解机制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马健;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刘安琪;企业文化视域中的青年职工政治社会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焦阳;现代汉语类词缀“坛”、“界”、“圈”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文静;初中生课堂违纪行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包紫薇;歌唱和音乐的声学问题——为全国高等音乐院校学生声乐比赛大会而作[J];音乐艺术;198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霞;当前歌坛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肖兵;发声方法在三种唱法中的运用异同[J];怀化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3 崔泉馨;谈声乐艺术三种唱法的嫁接[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刘天礼;;流行歌曲演唱[J];北方音乐;2006年06期
5 沈承宙;;谁回答我?——关于电视歌手大奖赛的思考[J];歌剧;2010年03期
6 但夏;李嵬;;试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联系与区别[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0期
7 汤世雄;;“歌路”是歌手成长的关键[J];艺海;2007年06期
8 殷金陵;美声、民族与通俗三种唱法的比较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刘凤;;论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异同与融合[J];艺术广角;2007年04期
10 ;民族唱法的窍门(一)[J];校园歌声;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俞振利;曾尚璀;刘云海;;从共振峰到声道面积函数——语音生成逆向问题解的研究[A];信息科学与微电子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曹巧玲;曹虎;王成;安旭明;;汉语普通话r声母在话者鉴别中的应用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马建华;;“面罩”唱法在民族唱法中的运用[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4 王帅;郑文举;;汉语普通话元音声学特点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聂秀娥;;弘扬音乐文化 服务和谐社会[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杨俊杰;李晓勇;崔效义;李敬阳;王莉;冯祖;;双胞胎语音共振峰频率特性的差异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7 王建群;王建;高下;沈晓辉;俞晨杰;杨烨;;美声与民族唱法中不同元音嗓音测试分析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8 吕岗;赵鹤鸣;;汉语耳语音共振峰频率的提取[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9 李笃军;张菊凤;;浅谈一个歌手的“歌唱能力”[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10 易斌;;维吾尔语元音/y/的声学特征分析[A];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晓雪;宝剑锋从磨砺出[N];文艺报;2008年
2 马洁;“千人一面”辩[N];音乐周报;2003年
3 曾祥书;军营中的阳光女兵[N];文艺报;2008年
4 孙焕英;“青歌大赛”三问[N];北京日报;2006年
5 记者 何建昆;隆力奇杯央视青歌赛隆重举行颁奖晚会[N];科技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蒋林;广西“百灵”试啼首都翅膀不硬有待长进[N];广西日报;2004年
7 显舟;偶然与必然[N];音乐周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蒋林;大赛评委谈大赛[N];广西日报;2004年
9 方建军;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印象[N];陕西日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吴月玲 实习记者 张亚萌;青歌赛美声组为何中国歌曲唱得少[N];中国艺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2 郑土有;吴语叙事山歌演唱传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杰;基于感知的语音编解码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韩志艳;语音信号鲁棒特征提取及可视化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5 尉洪;汉语基元音素独立分量谱分析对比及语音合成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6 周文君;舰船VDR人声识别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杨俊光;唱歌就问歌根事[D];苏州大学;2007年
8 刘志锋;亚波长孔阵列的异常光学、声学透射[D];南京大学;2011年
9 张继红;18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正歌剧咏叹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10 付菠益;宣泄的仪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琰;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共融性问题考察与反思[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2 陈芳芳;论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演唱技巧的影响[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3 张慧勇;“三种唱法”之我见[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4 田洁;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之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肖萍;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歌唱技巧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徐硕;红梅盛开 喜获众芳[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盛况;论美声唱法中的声情并茂[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胡莎莎;“吴碧霞现象”声乐教学理念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9 莫雯雯;美可美,非常美[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坚;美声唱法在当代中国发展概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61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961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