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俚曲《玉娥郎》的曲牌音乐研究
本文选题:戏曲艺术 + 聊斋俚曲 ; 参考:《艺术百家》2010年S1期
【摘要】:【玉娥郎】是蒲松龄聊斋俚曲中的重要曲牌之一。《磨难曲》中的【玉娥郎】曲牌,以变化多样的节奏、精美短小的拖腔、美妙绝伦的特色音调和独具匠心的曲式结构扩大了俚曲音乐的表现手段,增强了音乐表现力,使得音乐细腻柔和,细致刻画了秀才张鸿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有家难归的痛苦心情,使得全曲形成了古朴深沉的风格。这一曲牌的活用,对弘扬民族音乐、提高聊斋俚曲的影响力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Abstract]:Yuela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unes in Pu Songling's liaozhai slang. The unique tone and unique structure of the folk music have expanded the means of expression of the folk music, enhanced the expressive power of the music, and made the music delicate and soft. Zhang Hung-chien 's yearning for his hometown and the painful mood of his home make the whole song a simple and profound style. The active use of this song, to carry forward national music, improve the influence of Liaozhai slang has played a role in promoting.
【作者单位】: 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分类号】:J6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玉箫;郑刚;;聊斋俚曲《磨难曲》之【玉娥郎】音乐分析[J];蒲松龄研究;2007年02期
2 李万鹏;聊斋俚曲中的“十样锦”[J];蒲松龄研究;1997年04期
3 巩武威;论聊斋俚曲《蓬莱宴》[J];蒲松龄研究;1999年02期
4 刘水云,车锡伦;聊斋俚曲与“倒喇”[J];蒲松龄研究;2003年03期
5 翟燕;;聊斋俚曲结果式“得”字句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5年11期
6 车锡伦;宝卷中的俗曲及其与聊斋俚曲的比较[J];蒲松龄研究;2000年Z1期
7 石蔚;从聊斋俚曲看蒲松龄的音乐审美观[J];蒲松龄研究;2001年01期
8 关德栋;读“聊斋俚曲”札记[J];蒲松龄研究;1997年04期
9 车锡伦;聊斋俚曲《姑妇曲》、《慈悲曲》的“十样锦”“十种曲”[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10 刘秀荣;我演唱聊斋俚曲《旷野逢仙》的体会[J];蒲松龄研究;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濮阳康京;;高淳戏楼[A];文物建筑论文集(第2辑)[C];2009年
2 方岳民;;简论戏曲的民间艺术特征[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赵永伟;;武戏也要演人物[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4 何玉人;;在社会转型中实现新发展——论改革开放30年京剧剧目创作[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5 王安葵;;思想解放促进戏曲创作繁荣[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6 尚长荣;;演员的“内功”与“外功”[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7 周传家;;京剧呼唤新的文化精神[A];北京古都风貌与时代气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陈瑞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高甲戏与泉州人的性格[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9 王宏伟;;浅析戏曲舞台灯光艺术[A];《影视舞台照明与音响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杜建华;;川剧《金子》的审美示范意义[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清闻;乔新谔戏曲艺术工作室成立[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思哲;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演学结合”之路[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管敏政;如何培养青年对戏曲艺术的兴趣[N];中国文化报;2003年
4 贾薇;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成立高职艺术团[N];北京日报;2007年
5 韩云杰;振兴戏曲可否借助大众文化的力量?[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权小娟;弘扬传统戏曲艺术 促进文化事业发展[N];西安日报;2007年
7 刘玉琴;中国是戏剧大国?[N];人民日报;2008年
8 胡兆燕;国粹艺术的市场之痛[N];中国财经报;2004年
9 苏敏华;戏曲也要适时而变[N];中国文化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徐涟;他们选择了农村[N];中国文化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车振华;清代说唱文学创作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李军;齐如山戏曲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郭玉琼;戏曲与国家神话[D];厦门大学;2007年
4 柴国珍;山西戏曲剧种文化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郑蕾;勾栏的迷失[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6 陈国华;二十世纪豫剧艺术改革发展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7 于建刚;中国京剧习俗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8 陈刚;素朴与华丽:元明清戏曲美学风格嬗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朱俊玲;昆曲在北方的流传与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薛雷;梨园拉魂第一腔[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金国;聊斋俚曲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2 周琦;聊斋俚曲曲牌音乐要素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3 王曦s,
本文编号:2054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054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