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数据映射在交互式音乐创作中的应用以及影响

发布时间:2018-07-31 08:13
【摘要】:在当今时代,跨学科,跨领域的结合,越来越凸显出在艺术创新中的重要性。新媒体,交互式创作在音乐创作中逐渐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作为音乐领域中最前卫也是跨领域交流最密切的电子音乐,始终都将探索和创新作为发展的重要追求之一。在这个大前题下,如何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也就成为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议题。 本文通过对几个传感器设计的实例以及作品分析,论述数据映射在电子音乐发展,尤其是对交互式创作中的应用以及影响。 由于知识结构的不同,一直以来,艺术类专业与其他学科尤其是自然科学学科的交流是一个很难跨越的障碍,就好像修建巴比伦巨塔后期出现的语言障碍一样。我们的思路与需求很难完整的表述给其他领域的人-起码在国内是这样的现状。这也就造成了客观上我们在交叉研究与创作这个领域中一定程度上的发展滞后于国外同行。那么应当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够有效调动不同领域的人之间的沟通呢?进入数字时代,数据映射或许会成为一个有效而且简单的方式将不同领域结合的问题解决掉。 首先在方法上,通过首先梳理数据映射的技术环节,理论基础,发展脉络来介绍什么是数据映射以及数据映射在具体应用中的使用状况。再通过和与其相关的其他一些技术做简单对比来论证数据映射的优越性和不足。在理论上建立一个明确的方向,解释文中提出的数据映射是目前解决数字化时代音乐技术领域的最佳途径。其次本着实证精神,将数据映射代入对实际作品的分析,再以举一反三的方式来详细说明自己在交互式创作中以此为指导的制作出的几个实例。通过这些案例来解释为什么通过数据映射可以使不同领域中的从业者可以更好的相互沟通以及协作。 在论文的第三部分将会详细介绍一些通过对数据映射的理解和应用得出的结果—一些互动传感器装置。虽然表现方式各不相同,使用方式各不相同,但是都是本着一个映射的概念设计与制作出的。用他们来进一步说明通过数据映射如何在艺术领域中应用以及连接各个不同领域的人与概念。 通过以上方式来说明研究数据映射对电子音乐的艺术创作以至整个音乐发展领域中十分必要,也是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碰撞。同时它也是我们需要突破的瓶颈之一,通过它,不同领域间殊途同归的时间于途径将会大大缩短。这些,也是本着实证与探索精神研究此命题的意义所在。
[Abstract]:In today's era, the combination of cross-disciplinary and cross-domain, more and more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artistic innovation. New media, interactive creation in music creation gradually occupied more and more share. As the most vanguard and the closest communication in the field of music, electronic music always regards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pursuit of development. How to combine the knowledge points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and specialtie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promoting each other has become a relatively important topic.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and influence of data mapp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music, especially in the interactive cre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everal examples of sensor design and work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of knowledge structur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art major and other disciplines, especially natural science, has been a difficult obstacle, just like the language barrier in the later period of Babylonian pagoda. Our ideas and needs are difficult to fully describe to people in other fields-at least at home. Therefore, objectively, we lag behind our foreign counterparts in the field of cross-research and creation. So what should be the way to effectively mobiliz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in different fields? In the digital age, data mapping may become an effective and simpl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mbining different domains. First of all, through combing the technical links, theoretical basis and development context of data mapp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what is data mapp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data mapping in specific application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ata mapping are demonstrated by simple comparison with other related techniques. It is the best way to solve the field of music technology in the digital age at present to establish a clear direction in theory and explain the data mapping proposed in this paper. Secondly, in the spirit of demonstration, we put the data mapping into the analysis of the actual works, and then explain in detail the several examples we made in the interactive creation guided by this. These cases explain why data mapping enables better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among practitioners in different fields. In the third part of the paper, we will introduce some results from the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data mapping in detail-some interactive sensor devices. Although the expression mode is different, the use way is different, but all is based on the mapping concept design and the manufacture. They are used to further illustrate how data mapping can be used in the art field and connect people and concepts in different fields. The study of data mapping is necessary for the artistic creation of electronic music and the whole field of music development. It is also a collision between science and ar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one of the bottlenecks we need to break through, through which the time and path between different fields will be greatly shortened. These are also the significance of studying this proposition in the spirit of demonstration and exploration.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国庆;;大学英语课堂的交互式写作[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4年00期

2 李洋;论交互式外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刘宏;郭晋燕;潘雪;袁京生;;交互式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探究[J];外语界;2006年S1期

4 刘欧;;关于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在语篇分析中的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巫正洪;;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张敏;;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优势和误区——以英语课堂应用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年21期

7 苏宝英;郜万伟;王德田;;计算机交互式翻译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海外英语;2010年02期

8 陈焰;;基于Authorware的交互式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实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9 陈莉莉;;运用“交互式白板”课件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0年08期

10 王艳芳;李晓燕;;浅析网络环境下英语交互式课堂教学方法研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洁;方志刚;郑天琪;汤益军;;心电数据可听化技术研究[A];第八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赵杠;张忠平;刘国华;;Peer-to-Peer系统数据映射的推导和一致性问题[A];第二十二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5年

3 刘玉金;李振春;;波动方程地震数据映射方法及其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4 韩梅;刘国华;沈兵红;张奇;;对等系统的数据映射推导问题研究[A];2006年全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钰;马兵;夏照帆;唐洪泰;王光毅;刘樾;;交互式湿性敷料在深度烧伤肉芽创面植皮术后疗效观察[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陈永毅;蔡维平;;基于PPT的交互式教学电视“大学化学实验——滴定分析器皿的使用与操作”[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7 李猛;;交互式Huff模型的实现[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潘云鹤;;设计与创造[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9 丁向辉;韩平;;浅谈地图制图综合方法[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程远增;王渝;张海龙;马志强;;诱导交互式检测技术及在装备检测中的应用[A];2010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攻克数据集成难关[N];网络世界;2006年

2 ;SMB&SOHO的网络存储新宠[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3 ;应用映射跟踪IT资产[N];网络世界;2006年

4 李;SMB&SOHO的网络存储新宠[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5 周洋;IBM在中国启动“永恒的埃及”交互式信息亭捐赠项目[N];大众科技报;2007年

6 大宝;世界首套交互式邮票蕴含高科技[N];吉林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徐皓;一张小“白板”承载大事业[N];深圳特区报;2006年

8 宋永军;手机电台成“交互”先锋[N];通信产业报;2006年

9 紫萁;交互式三维视图技术亮相美国[N];医药经济报;2007年

10 北京 李海涛;交互式图像的简单实现[N];电脑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颖;小批量工序质量控制方法及其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7年

2 李景霞;基于扩展颜色Petri网的Web服务组合建模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年

3 刘瑰;面向海量信息处理领域的数据网格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4 张锦;Internet环境下协同工作与数据挖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李怀阳;进化存储系统数据组织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刘雄飞;基于网络的交互式虚拟室内环境的研究与实现[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7 丁晓宁;面向CFD的交互式并行化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8 简林莎;汽车新结构多媒体课件开发方法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9 钟伟民;支持向量机在先进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金毅;模糊集合论在生产计划和调度中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199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晓龙;数据映射在交互式音乐创作中的应用以及影响[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2 于润众;数据映射方法的研究及在油田资料汇交管理中的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3 杨强;基于POSC标准的数据映射与数据存取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4 赵健;数据抽取转换工具中数据映射关系的设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5 黄凯;基于Java的动态代理机制的ORM技术的研究和实现[D];湖南大学;2005年

6 赵华伟;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及其中间件的研究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陈永恒;基于数据元方法的勘探开发核心数据模型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8 潘东亮;基于JAVA和XML的网络数据交换之研究及其应用[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9 梁敏鸿;智能表单系统中的数据映射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10 陈明翊;数据映射技术在企业生产管理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549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1549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c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