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其创新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分类号】:J616-4;G6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雪;;论俄罗斯歌曲《黑眼睛》的呼吸运用及情感表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S1期
2 张艳林;;民族声乐风格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张艳林;;传统民歌在当代民族声乐中的价值和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4 宋雷;;关于歌曲演唱二度创作的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魏桂珍;;谈儿童声乐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6 王雯;;浅谈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孟姜女》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7 李磊;;浅谈歌曲的二度创作[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高艳;;新课改下的多元化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探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施启龙;;中国民族唱法发展的新思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线颖莹;;高师声乐教学之“主体间性”理论探微[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郭超;;歌唱的艺术处理[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赵德韵;;多媒体技术在普通话教学中的实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史yN琳;;声乐演唱中语言情感艺术的探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唱歌教学的目标定位、内容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3 杨晓静;歌曲翻译三符变化说[D];黑龙江大学;2012年
4 张强;新中国初期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研究(1949-1966)[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5 盛雯;中国歌剧表演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赵海英;方言学视野下的山西民间音乐[D];山西大学;2013年
7 郭小青;《唱论》辨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慧;冀北地区“漫瀚调”演唱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戈宁;东北民歌女性角色演绎的“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谢菁;基于声乐演唱的艺术美探究中国民族声乐之“韵”[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楠;普通高等院校声乐教学手段与教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文皓;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歌唱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娄姝妹;抒情女高音基莉·迪·卡娜娃的歌唱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亮亮;面罩唱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丹;论民歌演唱中的“润腔”[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鹿凤琴;影响声乐教学与表演的心理因素[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王丽娟;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时代性特征[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寿曾;我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几点想法[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Z2期
2 严桂琴;;略论民族声乐的发展与创新[J];戏剧文学;2003年11期
3 涂怡岚;;中国民族声乐:以交流促进步 因创新得发展——2007“第三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综述[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黄敏姣;;当今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发展[J];剧作家;2008年05期
5 祁玉珍;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风格训练[J];中国音乐;1986年03期
6 蔡远鸿;;声乐教学的科学性辨析[J];艺术教育;2007年04期
7 丁雅贤;;我的民族声乐艺术实践[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樊凤龙;;民族声乐教育教学方法之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9期
9 肖丽艳;;民族声乐对戏曲的吸纳与借鉴[J];大众文艺;2010年18期
10 路逵震;;民族声乐的盛会——“丁雅贤教学演唱30年师生联合演出音乐会”听后[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宋迪;;浅论高校传媒音乐教育中和声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索[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李众川;;理工科院校应重视音乐素质教育[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孙鹏;胡英华;;关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问题[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陈国威;;和声课教学中亟待认识与须加强的几个方面[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郭鹏;;中国手风琴教学及教学对象特点的研究[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任红军;;试点工作背景下高师《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改革实践研究[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徐嘉琪;;浅谈民歌的娱乐价值[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8 蒋吟;;幼师琴法教学中的差异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9 刘琨;;论强化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师范性[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峰;王昆:民族声乐教学要注重风格多样化[N];中国艺术报;2009年
2 梁占峰;打分彰显大学问[N];音乐周报;2010年
3 记者 刘茜;讴歌祖国 回报恩师[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卢惠文;群众舞蹈的社会作用[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卢惠文;浅谈舞蹈的社会作用[N];甘肃日报;2008年
6 罗志旋;“金钟”折射当下声乐教育[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明言;蔑视 轻视 无视 重视[N];音乐周报;2007年
8 记者 伍斌;青歌赛民族唱法千人一嗓[N];解放日报;2010年
9 驻陕西记者 任学武;《陕西民间鼓舞博览》填补民间鼓舞研究空白[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郭祥义;著名声乐教育家谈艺考前准备:上场前绝对禁食大蒜、肥肉、啤酒[N];音乐生活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红红;普通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晶;论钢琴教学中四手联弹的重要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克永;论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特点及其贡献[D];河北大学;2010年
4 朱筱;论邹文琴民族声乐教学特点及其贡献[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韩冰;孜孜润育筑心楼 桃李枝下好园丁[D];河南大学;2011年
6 王颖;西安音乐学院民族声乐教学实践[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7 李晓雅;从龚琳娜“新风格”音乐看民族声乐教学[D];信阳师范学院;2012年
8 杨小燕;论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对现代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和作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江奇;润腔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容世杰;声部划分、声音分类与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紧密结合的必要性[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5300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530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