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鄄城县王家乐班的民族音乐学追踪
发布时间:2017-03-23 09:01
本文关键词:鲁西南鄄城县王家乐班的民族音乐学追踪,,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鲁西南鼓吹乐作为一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鼓吹乐形式,以其实力雄厚、曲目丰富、技艺高超、风格独特的艺术魅力闻名遐尔,在山东鼓吹乐以及全国各鼓吹乐形式中独树一帜,鲁西南地区也获得了“唢呐之乡”的美誉。对于鲁西南鼓吹乐的研究从上个世纪中叶至现在为止,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研究从起步到发展、从片面到全面的每一个环节无不凝聚着几代人为之奉献的心血。时至今日,时代在前进,学术在发展,回顾历史,却发现研究有着其不可避免的阶段性特征。 本文遵循民族音乐学的学科理念,以一个民间乐班为视角,将鲁西南鼓吹乐置于礼俗的土壤之中,使其社会、实用功能还原;置于文化的背景之中,综合考察、审视,试图更深入、全面地把握鼓吹乐的实质。 本文的研究对象——王家鼓吹乐班,是一个生活在鄄城县的乐人群体。由他们演奏的音乐无不渗透着乡土的风情、闪耀着生活的光彩、折射出文化的痕迹。因此,对乐班生活、礼俗等文化背景的研究将是揭示音乐实质的有效途径。 本文在借鉴许多民族音乐学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努力做出自己的特色: 在2004—2006年近两年的时间里以5个较为集中的时期跟随乐班作跟踪采访,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完整记录了乐班在“淡季”和“旺季”期间仪式活动的全部情况,力图真实、全面地反映乐班的生活面貌;记录了乐班的“生活日志”,这是深入了解乐班、艺人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刻意关注经济在乐班生活、音乐文化中所起的作用;在记述仪式活动时,除了运用双窗口视察、实录的记述方式外,还运用了日志的形式;通过对一个相对传统、完整的丧葬仪式的实录,引发出对音乐许多新的认识;全面、深入地记录了新时期乐班传承的主要方式——学校教育;提出“乐班文化”概念,以一个视角比较山东省其他地区与本地区乐班文化的异同;通过历时与共时的梳理,以及在田野工作中的感触,认识到鼓吹乐在当今是一个大的体系,鲁西南鼓吹乐是鼓吹乐的一个下属分支,一种地方特色的凸现;音乐的实用功能性使得音乐与礼俗依附共生;今天的丧葬仪式与几千年以前的“周礼”居然有着诸多的一致性,古老的三献礼在今天依然有它的生存土壤。 通过对这个乐班音乐现象作个案分析,可透视到整个鲁西南地区以至更广范围内民间乐班发展的原动力、内在机制和风格特色。同时,鲁西南音乐又是鲁西南乃至整个山东地方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它,对于了解山东地方民间音乐的发展规律,充实山东地方文化的研究内容,发掘并发扬山东地方音乐文化的特色与优势,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民族器乐发展的历程离不开不同地区民间乐种的发展,对鲁西南乐班进行的区域性研究,将有利于对我国各地鼓吹乐班的的发展与现状的微观认识与宏观把握,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乐种研究体系。 民族音乐学虽然是一个学科,但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把音乐研究的目光拓宽至整个文化的氛围内。它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启发我们如何全面、综合的看问题,对音乐我们不能老是强调它的特殊性,这实际上是在强调了他的局限性,而是要把音乐融入大文化的背景之中综合考察,这样,往往会有新的收获、发现一片新的天地。
【关键词】:鲁西南鼓吹乐 民族音乐学 乐班 礼俗 音乐 王立华 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J607
【目录】:
- 序言12-19
- 一、研究缘起12
- 二、研究现状12-14
- 三、研究目的14
- 四、研究方法、视角14-17
- 五、研究对象17
- 六、研究意义17-19
- 第一节 乐班的生存土壤——文化背景19-23
- 第二节 乐班的存在——概述23-27
- 一、乐班历史23-24
- 二、乐班成员24-25
- 三、乐班活动状况25-26
- 四、艺人身份地位26-27
- 第三节 乐班的灵魂——艺人27-30
- 一、王家谱系27
- 二、王立华从艺小传27-30
- 第四节 乐班的发展动力——经济30-35
- 一、乐班的经济收入、分配与支出30
- 二、两份收入详单30-32
- 三、相关参照32
- 四、一场仪式的收入与分配32
- 五、王立华家庭收入与支出32-33
- 六、经济影响下的乐班与音乐文化33-35
- 第五节 乐班的生存载体--礼俗35-51
- 一、丧礼35-43
- 二、庙会43-47
- 三、婚礼47-51
- 第六节 乐班的延续——传承51-55
- 一、传统的传承方式51
- 二、传承方式的变迁——学校教育51-55
- 第七节 乐班的生活——日志55-63
- 表一(淡季)55-58
- 表二(旺季)58-63
- 第八节 乐班的生存手段——音乐63-72
- 一、乐器63-66
- 1、吹管乐器63-65
- 2、打击乐器65-66
- 3、其它乐器66
- 二、乐队66-69
- 1、乐队组合66-68
- 2、演奏形式68-69
- 三、乐曲69-70
- 1、乐班经常演奏的曲目69
- 2、谱例69
- 3、不同乐曲在同一场合中的运用69-70
- 四、音乐特点70-72
- 1、即兴性70
- 2、多变性70-71
- 3、穗子71-72
- 第九节 乐班文化的比较72-76
- 第十节 与传统音乐有关的几个问题的探讨76-91
- 一、鲁西南鼓吹乐中的《开门》家族76-79
- 二、“层聚”——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方式之一79-80
- 三、丧葬礼俗与鼓吹乐80-82
- 四、功能视野中的礼俗与鲁西南鼓吹乐82-85
- 五、对“鼓吹乐”的再认识85-87
- 六、周礼遗风——从鄄城丧葬仪式与《仪礼》丧葬仪式的比较、三献礼的遗存谈起87-91
- 结语 传统与现代共生的鲁西南鼓吹乐91-92
- 参考文献92-96
- 附录96-123
- 一、鲁西南鼓吹乐研究成果一览表96-97
- 二、乐班常用传统乐曲谱例97-109
- 三、民间音乐采访提纲109-115
- 四、2004年5月中央音乐学院“现代国际音乐节”之“鲁西南鼓吹乐”演出曲目115-116
- 五、荷泽电视台采访报道116-117
- 六、社会学、人类学札记——田野关系的建立117-118
- 七、采风录像资料目录118-121
- 八、采风花絮121-123
- 致谢123-12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项阳;;明代国家吉礼中祀教坊乐类型的相关问题[J];音乐研究;2012年02期
2 项阳;;功能性·制度·礼俗·两条脉——对于中国音乐文化史的认知[J];中国音乐;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威;曲子的发生学意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方圆;南阳民间鼓吹乐班的民俗学解析[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2 侯弦;蓝关戏音乐构成与文化传承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2年
3 曹珊珊;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D];山东大学;2010年
4 万还升;上党八音会索忠秀乐班调查与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鲁西南鄄城县王家乐班的民族音乐学追踪,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33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63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