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大型组合编钟研究
本文关键词:先秦大型组合编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编钟研究由来已久,从先秦时期绵延至今。由于历史条件不同,各时期编钟研究呈现出不同的风格。随着研究的深入,,编钟研究由点及线,由线而面,成果迭出。然而,尽管已经有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我们对编钟的认识仍然不够全面,编钟成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文化事项,进一步深入探讨需要新的视角,因此,笔者选取了大型组合编钟这一切入点,翼能有所洞见。 大型组合编钟是编钟的一种形式,其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对其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辉煌和衰落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很多,尤以“礼”“乐”为甚,因而包含了丰富的乐律、乐悬制度乃至礼乐文化等方面信息。对大型组合编钟来说,编列的组合是形式,音列的组合是内容,本质则是礼乐制度的体现,因此,本文以大型组合编钟的演进历程为经,以青铜乐钟的编列和音列为纬,以乐悬制度为背景,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爬梳理析,对大型组合编钟进行综合研究。 通过对编列的分析,理清青铜乐钟由单件使用至编列诞生,编列由小及大、由大而组合,组合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轨迹,并理清不同类型青铜乐钟编列的不同演进线索。 音列分析也是本文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梳理乐钟由单音使用至音列出现以及音列由简单而复杂直至十二声齐备的过程,揭示不同青铜乐钟的音列演进的错位现象,并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 组合的研究是本文的切入点。不同编列的组合、不同类型乐钟的组合、不同音列的组合是大型组合编钟的重要特征。在编列、音列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大型组合编钟中不同类型组合方式的探讨着墨甚多,揭示大型组合编钟成长的轨迹。 在探讨大型组合编钟成长轨迹的基础上,本文阐释了各种形态变化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大型组合编钟成长过程中,编列、音列、组合的相对稳定期往往与礼乐制度的稳定期相对应,编列、音列、组合的骤变往往是礼乐制度演变的表征,也是“礼”“乐”关系的平衡被打破的表现,在礼乐制度演变轨迹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通过对编列、音列、组合骤变的探讨,树立起礼乐制度演变的标杆,分析先秦礼乐制度兴衰的轨迹,揭示“礼”、“乐”在大型组合编钟兴衰中的作用。
【关键词】:大型组合编钟 编列 音列 组合 乐悬制度 礼乐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875.5;J609.2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2
- 绪论12-19
- 一、编钟既往研究的历时性回顾12-15
- 二、编钟研究尚需探讨的问题15
- 三、先秦大型组合编钟研究的意义15-16
-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16-17
- 五、本文的陈述方式17-19
- 第一章 乐钟探源19-48
- 第一节 与青铜乐钟起源相关的文献资料分析19-23
- 一、文献资料概述19-21
- 二、文献资料总结21-22
- 三、文献资料辨析22-23
- 四、本节小结23
- 第二节 古文字资料分析23-33
- 一、"用"的文字学分析概况23-25
- 二、"庚"、"康"、"唐"、"用"、"庸"、"南"、"(?)"辨析25-29
- 三、商先王、先妣等与乐器"庚"、"庸"、"南"的关系探讨29-32
- 四、本节小结32-33
- 第三节 出土实物资料分析33-41
- 一、出土铃的分析33-39
- 二、出土陶钟分析39-40
- 三、本节小结40-41
- 第四节 相关问题的综合分析41-47
- 一、青铜乐钟的源头41-44
- 二、钟、铃起源的时间44-45
- 三、合瓦形探讨45-47
- 四、本节小结47
- 小结47-48
- 第二章 青铜乐钟编列的诞生48-73
- 第一节 释"商"48-53
- 一、释"商"概况48-50
- 二、"商"解析50-52
- 三、"商"之编列52-53
- 四、本节小结53
- 第二节 出土殷商编铙编列分析53-61
- 一、出土殷商编铙概况54-56
- 二、编铙的编列分析56-61
- 三、本节小结61
- 第三节 南方出土商末青铜乐钟编列分析61-66
- 一、南方大铙的编列61-65
- 二、旽的编列65-66
- 三、本节小结66
- 第四节 殷商编铙音列分析66-70
- 一、殷商编铙测音资料分析66-68
- 二、"徵""商"二声辨疑68-69
- 三、本节小结69-70
- 第五节 殷商编铙的"礼""乐"涵义70-72
- 一、编铙的"乐"功能70
- 二、编铙的"礼"功能70-71
- 三、"礼""乐"在编铙诞生和演进中的作用71-72
- 四、本节小结72
- 小结72-73
- 第三章 青铜乐钟编列的转制73-110
- 第一节 西周前期黄河流域青铜乐钟的编列73-84
- 一、西周前期编铙的编列73-75
- 二、西周前期早段黄河流域甬钟的编列75-77
- 三、西周前期晚段黄河流域青铜乐钟的编列77-84
- 四、本节小结84
- 第二节 西周前期长江流域青铜乐钟的编列84-88
- 一、甬钟的编列85-86
- 二、大铙和旽的编列86-88
- 三、本节小结88
- 第三节 西周前期青铜乐钟的音列88-93
- 一、西周前期早段青铜乐钟的音列88-90
- 二、西周前期晚段编甬钟的音列90-91
- 三、本节小结91-93
- 第四节 西周甬钟编列的"拼合现象"分析93-101
- 一、甬钟编列的"拼合现象"93-96
- 二、甬钟编列拼合原因分析96-98
- 三、从编列的拼合现象看甬钟的来源98-101
- 第五节 西周前期青铜乐钟的"礼""乐"涵义101-108
- 一、"礼""乐"在西周前期编钟演进中的作用102
- 二、西周前期编钟演进历程折射出的礼乐制度进程102-103
- 三、4件组编列的意义103-105
- 四、"戒商"之惑105-108
- 小结108-110
- 第四章 组合编钟的诞生与大型组合编钟的滥觞110-168
- 第一节 西周后期和春秋早期青铜乐钟的编列110-133
- 一、西周后期和春秋早期甬钟的编列110-128
- 二、西周后期和春秋早期旽的编列128-131
- 三、西周后期和春秋早期纽钟的编列131-132
- 四、本节小结132-133
- 第二节 西周后期和春秋早期青铜乐钟的音列133-146
- 一、西周后期和春秋早期甬钟的音列133-134
- 二、西周后期和春秋早期纽钟的音列134-141
- (一)虢仲纽钟的音乐学断代134-140
- (二)西周后期和春秋早期纽钟的音列概括140-141
- 三、西周后期和春秋早期旽的音列141-143
- 四、首、次二钟不用侧鼓音原因分析143-145
- 五、本节小结145-146
- 第三节 西周后期和春秋早期青铜乐钟的组合146-160
- 一、"二分规律"146-151
- (一)"二分规律"现象146-148
- (二)"二分规律"成因分析148-151
- 二、"8+8"组合结构分析151-155
- (一)"8+8"结构152
- (二)"8+8"组合结构的本质152-155
- 三、不同类型青铜乐钟的组合155-158
- 四、大型组合编钟的诞生158
- 五、本节小结158-160
- 第四节 西周后期和春秋早期编钟的"礼""乐"涵义160-163
- 一、西周后期合春秋早期编钟演进的标杆160
- 二、"礼""乐"在西周后期和春秋早期编钟演进中的作用160-162
- 三、西周后期和春秋早期编钟演进历程折射出的礼乐制度进程162-163
- 小结163-168
- 第五章 大型组合编钟的成熟168-206
- 第一节 春秋中期青铜乐钟的编列168-174
- 一、春秋中期甬钟的编列168-170
- 二、春秋中期纽钟编列170-172
- 三、春秋中期旽的编列172-173
- 四、本节小结173-174
- 第二节 春秋中期青铜乐钟的音列174-190
- 一、春秋中期甬钟的音列174-177
- 二、春秋中期纽钟的音列177-186
- 三、春秋中期旽的音列186-190
- 四、本节小结190
- 第三节 春秋中期编钟的组合190-199
- 一、小型组合编钟191-193
- 二、大型组合编钟193-197
- 三、本节小结197-199
- 第四节 春秋中期组合编钟的"礼""乐"涵义199-203
- 一、春秋中期编钟演进历程中的标杆200
- 二、春秋中期编钟演进中"礼""乐"的作用200-202
- 三、春秋中期甬钟和旽的转制——乐悬制度基石的松动202-203
- 小结203-206
- 第六章 大型组合编钟的辉煌与衰落206-276
- 第一节 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青铜乐钟的编列206-226
- 一、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甬钟的编列206-214
- 二、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纽钟的编列214-220
- 三、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旽的编列220-225
- 四、本节小结225-226
- 第二节 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青铜乐钟的音列226-249
- 一、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甬钟的音列226-230
- 二、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纽钟的音列230-240
- 三、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编旽的音列240-246
- 四、本节小结246-249
- 第三节 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的组合编钟249-268
- 一、春秋晚期的组合编钟249-255
- (一)小型组合编钟249-252
- (二)大型组合编钟252-255
- 二、战国时期的组合编钟255-266
- (一)小型组合编钟255-257
- (二)大型组合编钟257-266
- 三、本节小结266-268
- 第四节 与礼乐相表里的大型组合编钟268-272
- 一、春秋晚期大型组合编钟的"礼""乐"涵义268-270
- 二、战国时期大型组合编钟的"礼""乐"涵义270-272
- 小结272-276
- 结语276-287
- 一、先秦青铜乐钟的编列276-277
- 二、先秦青铜乐钟的音列277-280
- 三、先秦大型组合编钟的演进历程280-282
- 四、大型组合编钟视角下先秦礼乐制度的兴衰轨迹282-284
- 五、"礼""乐"在先秦大型组合编钟兴衰中的作用284-286
- 六、其它相关问题286-287
- 附录一:287-289
- "黄钟""大吕"等律名考略287-289
- 附录二:289-307
- 先秦青铜乐钟相关文献资料表289-307
- 表格目录307-312
- 图片目录312-314
- 主要参考文献314-322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322-323
- 后记323-32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米永盈;;商王村二号战国墓与洛庄汉墓钟磬承袭之关系[J];音乐研究;2013年03期
2 潘轶;周颖;;浅析中国古代乐器的演变和发展[J];兰台世界;2012年10期
3 王清雷;;长安马王村编钟的音乐学研究[J];文物;2010年09期
4 王友华;;也谈周乐戒商[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年07期
5 王友华;;先秦乐悬中纽钟的编列分析[J];中国音乐学;2011年02期
6 朱晓芳;;两周乐钟的发现与研究[J];中原文物;2012年06期
7 王友华;;再谈西周穆王时期的乐悬制度改革[J];中国音乐学;2013年01期
8 朱国伟;;从已见越国墓葬探析越国用乐等级的存在[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9 陈春会;;西周青铜礼器演变与宗教政治观之变革[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威;曲子的发生学意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申莹莹;中国新石器时代出土乐器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3 王秀萍;乐器学视域下的考古出土商代乐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任晓琳;先秦乐器铜铙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王宏蕾;编钟双音技术的流变[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3 董晓明;殷商乐器的礼乐因素及其演进[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4 朱国伟;无锡鸿山越墓的音乐考古发现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5 贾志斌;西周时期中原地区随葬乐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6 孙文潇;山东两周编钟的音乐考古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7 汪沐溪;辽宁地区钟磬的音乐考古学研究[D];沈阳音乐学院;2012年
8 焉瑾;河南所见东周纽钟的音乐考古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本文关键词:先秦大型组合编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23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12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