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祁县社火音乐文化调查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4 06:09

  本文关键词:祁县社火音乐文化调查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祁县位于山西中部,明清时期伴随晋中商帮的雄起,一跃成为富甲全国的金融中心。商业的蓬勃与生活的富足为文化艺术的繁荣提供了充足的动力。社火作为集音乐、舞蹈、戏剧于一身的大型游艺表演,因其丰富的节目、红火的场面、敬神驱疫的吉祥寓意而受到祁县商人的热烈追捧,演出规模愈大,表演技艺愈高。如今,祁县社火作为晋商文化的代表,已经成为祁县以及山西的重要文化品牌。 现今祁县社火中常上演的舞蹈约有十余种,大致分为棍杖舞、拟真舞、走步舞三类。它们对社火音乐的存在方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社火音乐并非一种特定的音乐体裁,而是一种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多元存在。在音乐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祁县社火音乐虽然呈现出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但始终保持着以祁太秧歌、锣鼓音乐和八音吹打为主体的一般特征。隐藏在这种现象背后的,是祁县人民对于本地民间文化的强烈认同与坚守。管弦乐队、流行歌曲是祁县社火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祁县人民乡音民风的真实反映,为祁县社火表演增添了活力。 另外,根据美国先锋派作曲家约翰·凯奇的理论,祁县社火中充斥着的各种欢呼声、交谈声、鼓掌声、脚步声,甚至所有观众内心产生的音声反应同祁太秧歌、锣鼓音乐、八音吹打等共同构成了社火表演的音声环境,完全可以被视作特殊的社火音乐。 从祁县社火音乐的作用来看,它不具有一般舞蹈音乐担任的推动情节发展、呈现舞蹈动作、激发舞者创作等功能。它同社火舞蹈的配合较为疏松,舞蹈和伴奏音乐之间少有固定搭配,音乐内容与舞蹈表现关联不强。论其原因,与祁县社火舞重造型艺术、轻情节发展,重自我宣泄,轻动作程式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作为山西两大社火,,以祁县社火为代表的晋中社火同晋东南迎神赛社有着显著差异。祁县社火规模小、时间短,强调自娱性、即兴性,世俗性较强。晋东南赛社规模大、时间长、强调祭祀性、程式性,宗教性更强。两地的地理环境、鬼神信仰、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乐户遗存都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祁县社火与本地文化艺术渊源深厚。祁太秧歌于明清时期脱胎于祁县社火,并在社火表演中逐渐发展、成熟。随着艺术形式的日渐完善,祁太秧歌中出现了大量描写祁县社火场面的曲目,再度反哺祁县社火,丰富了祁县社火的节目类型。祁县社火与晋剧同源而生。祁县社火吸纳晋剧的曲牌音乐和人物造型,晋剧表演体现祁县社火的道具与技艺,二者相互借鉴、相互影响,为祁县社火和晋剧的传承、发展构筑了双赢局面。 祁县社火是祁县民众依赖并结合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创造出的属于自己的文化。勇于开拓、义在利前的晋商精神,施恩拒报、劝人向善的重德精神,共同商酌、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热血激昂的鼓动性,都在祁县社火表演中有突出表现。 现今的祁县社火表演可以用花团锦簇来形容。然而,这并不能掩盖祁县社火面临的大量传统技艺和古曲牌失传的危机。如何传承、保护祁县社火,是祁县县委、县政府和社火艺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祁县 社火 音乐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0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6
  • 1.1 选题缘起10-11
  • 1.2 国内研究动态11-13
  • 1.3 研究方法13-16
  • 1.3.1 文献研究13
  • 1.3.2 田野调查13-16
  • 2 祁县社火的研究背景16-20
  • 2.1 祁县的人文地理环境16
  • 2.2 社火溯源16-18
  • 2.3 祁县商帮与祁县社火18-19
  • 2.4 祁县社火兴衰19-20
  • 3 祁县社火的载体20-24
  • 3.1 人员构成20-22
  • 3.1.1 负责人20
  • 3.1.2 一般演员20-21
  • 3.1.3 后勤人员21-22
  • 3.2 组织管理22-24
  • 3.2.1 排练22
  • 3.2.2 道具管理22
  • 3.2.3 酬金22-24
  • 4 祁县社火音乐文化24-52
  • 4.1 祁县社火的音乐构成24-32
  • 4.1.1 祁太秧歌24-26
  • 4.1.2 锣鼓音乐26-30
  • 4.1.3 八音吹打30-31
  • 4.1.4 其他形式31
  • 4.1.5 特殊的音乐——响铃,人声,以及听不到的“音声”31-32
  • 4.2 祁县社火的舞蹈构成32-36
  • 4.2.1 棍杖舞33-34
  • 4.2.2 拟真舞34-35
  • 4.2.3 走步舞35-36
  • 4.3 祁县社火音乐的文化解读36-38
  • 4.3.1 社火音乐的文化认同36-37
  • 4.3.2 社火音乐的响器功能37-38
  • 4.4 山西两类民间社火的差异与成因38-44
  • 4.4.1 祁县社火与贾村赛社之比较38-41
  • 4.4.2 祁县社火与贾村赛社差别之成因41-44
  • 4.5 祁县社火的艺术渊源44-52
  • 4.5.1 祁县社火与祁太秧歌44-48
  • 4.5.2 祁县社火与晋剧48-52
  • 5 祁县社火中的精神传承52-56
  • 5.1 晋商精神52-53
  • 5.2 重德精神53-54
  • 5.3 协商与认同54
  • 5.4 鼓动性54-56
  • 结论56-58
  • 致谢58-60
  • 参考文献60-62
  • 附录62-7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金岭;戏曲艺术与民间社火[J];当代戏剧;1996年05期

2 卜湘玲,李亦桃;民俗: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3 王亮;晋东南明清迎神赛社祭仪及其音乐戏剧[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曹本冶;;思想~行为:仪式中音声的研究[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薛艺兵;;中国城市音乐的文化特征及研究视角[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6 项阳;;《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认知》课论纲[J];音乐探索;2012年01期

7 杜亚雄;音乐文化的层次[J];中国音乐;1994年02期

8 赵凡;;关陇民间社火传承考论[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9 田艺苗;砍柴打水都是道 约翰·凯奇与东方哲学[J];音乐爱好者;2005年03期

10 廖奔;;社火与队戏[J];中华戏曲;200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宝杰;区域—民俗中的陕北音乐文化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本文关键词:祁县社火音乐文化调查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36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236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3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