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辛沪光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的研究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23 14:16
马头琴是我国蒙古族特有的民族乐器,马头琴乐器在蒙古族民族乐器乃至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已经是蒙古族的一个象征。马头琴在其历史的进程中累积了大量的不同风格的作品,而由辛沪光创作的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将蒙古族原生态音乐与交响乐这一西方音乐形式完美融合,对音乐创作产生了广泛影响。她运用蒙古族民间音调写出的作品将乐器的性能、演奏风格等方面达到了水平较高的一个领域。这为提高马头琴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有一定的贡献。另外,在对马头琴音乐的研究方面,诸多学者的研究普遍侧重于乐器的源流、性能、曲谱、演奏技巧和风格等方面,关于马头琴音乐理论研究的资料却提及较少。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音乐本体角度出发,根据搜集的调查资料,并对乐曲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得出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的创作特点和历史意义。本文之所以选择这一研究对象,主要是由于这部作品具有代表性和重要的意义。由辛沪光老师创作的《草原音诗》作为我国第一部马头琴协奏曲,以内蒙古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为基础,经作曲家改编创作后,不但将内蒙古民族特色的旋律和西方音乐创作技法相结合,而且还将马头琴这一民族乐器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这部作品为马头琴...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缘起
二、马头琴音乐研究现状
三、主要研究方法
四、从作曲技术的角度研究马头琴音乐的意义
第一章 曲式结构的分析及主题的发展
第一节 曲式结构
一、总体结构
二、结构分析
第二节 主题的发展
一、主题的来源
二、奏鸣曲式中主题的贯穿发展
第二章 《草原音诗》中和声的应用与配器手法
第一节 和声的应用
一、整体调性布局
二、《草原音诗》中的和声手法分析
第二节 配器手法
一、根据音乐结构看每一部分的配器特点
二、通过音乐织体结构看配器手法
三、从协奏曲角度看配器
第三章 《草原音诗》的创作特点与历史意义
一、创作特点
二、历史意义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1:人物简介
附录2:关于马头琴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蒙古族马头琴音乐文化为例[J]. 吕华鲜,杜娟.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9(01)
[2]争鸣 证明 正名——抄儿与马头琴关系辨析[J]. 郝笑男.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7(03)
[3]分“形”归“类”,保护民族器乐遗产——再谈抄儿、马头琴、抄儿类乐器及其保护问题[J]. 博特乐图.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7(03)
[4]对于蒙古族古代文献典籍中“忽兀儿”“抄兀儿”的思考[J]. 布仁白乙.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7(03)
[5]时代的一面镜子——对潮尔大师色拉西的再认识[J]. 柯沁夫.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7(03)
[6]试论蒙古族弓弦乐器“潮尔”的特殊性[J]. 纳.格日乐图.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7(03)
[7]色拉西“潮尔”乐曲创作手法探究[J]. 李世相.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7(03)
[8]蒙古族“潮尔”大师——色拉西[J]. 乌兰杰.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7(01)
[9]寻找色拉西[J]. 梁雷.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7(01)
[10]牧歌起时,彼相和——草原情话马头琴[J]. 博特乐图. 乐器. 2006(08)
本文编号:3299449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缘起
二、马头琴音乐研究现状
三、主要研究方法
四、从作曲技术的角度研究马头琴音乐的意义
第一章 曲式结构的分析及主题的发展
第一节 曲式结构
一、总体结构
二、结构分析
第二节 主题的发展
一、主题的来源
二、奏鸣曲式中主题的贯穿发展
第二章 《草原音诗》中和声的应用与配器手法
第一节 和声的应用
一、整体调性布局
二、《草原音诗》中的和声手法分析
第二节 配器手法
一、根据音乐结构看每一部分的配器特点
二、通过音乐织体结构看配器手法
三、从协奏曲角度看配器
第三章 《草原音诗》的创作特点与历史意义
一、创作特点
二、历史意义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1:人物简介
附录2:关于马头琴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蒙古族马头琴音乐文化为例[J]. 吕华鲜,杜娟.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9(01)
[2]争鸣 证明 正名——抄儿与马头琴关系辨析[J]. 郝笑男.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7(03)
[3]分“形”归“类”,保护民族器乐遗产——再谈抄儿、马头琴、抄儿类乐器及其保护问题[J]. 博特乐图.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7(03)
[4]对于蒙古族古代文献典籍中“忽兀儿”“抄兀儿”的思考[J]. 布仁白乙.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7(03)
[5]时代的一面镜子——对潮尔大师色拉西的再认识[J]. 柯沁夫.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7(03)
[6]试论蒙古族弓弦乐器“潮尔”的特殊性[J]. 纳.格日乐图.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7(03)
[7]色拉西“潮尔”乐曲创作手法探究[J]. 李世相.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7(03)
[8]蒙古族“潮尔”大师——色拉西[J]. 乌兰杰.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7(01)
[9]寻找色拉西[J]. 梁雷.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7(01)
[10]牧歌起时,彼相和——草原情话马头琴[J]. 博特乐图. 乐器. 2006(08)
本文编号:3299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299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