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发现与衍展 ——预制钢琴音色在当代电子音乐中的运用初探

发布时间:2021-09-12 14:00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音乐也在与时俱进,作曲家们为了推陈出新,他们不断地在探寻新的音色。二十世纪电子音乐的诞生,它为作曲家们在探索新的音色、新的表达方式上提供了全新的创作思维。其中将电子音乐与传统乐器相结合的表达形式称为混合类电子音乐,现今作曲家们常用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音乐乐思。无论是通过物理手段改变传统乐器的发音方式,还是通过电子手段来改变传统乐器的音响,作曲家们都在以创新的思维去创作新音乐。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在当代电子音乐中的预制钢琴音色。在音乐领域中,传统钢琴的被应用的频率非常高。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音色已经不能满足作曲家们的构思,他们开始探索新的声音新的音色,由此产生了预制钢琴。早期的预制钢琴是通过特制的物品摆放在钢琴内部弦的特定点之间,通过琴槌来敲击琴弦改变共鸣,从而得到不同于传统声音的音色。当电子音乐诞生后,预制钢琴开始与电子音乐相结合,使得声音素材更加丰富。论文由两部分构成,即宏观论述和实例分析。第一部分是对新音色的产生、发展的背景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引入预制钢琴中的新音色,从而对预制钢琴的基本概念及音响特点进行阐述。第二部分分析三部有关于预制钢琴和电子音乐的作品... 

【文章来源】: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发现与衍展 ——预制钢琴音色在当代电子音乐中的运用初探


赫尔穆特《弦乐四重奏》乐谱(部分)

颂歌,斯托克,乐谱


图 1-2 斯托克科豪森《颂歌》乐谱(部分)图可见每个声部分工不同,所运用的材料是国际歌中的旋律,将其变形处理并且与噪调”对位织体,以此构成了作品的源动力。用来放送唱片录音的电动设备,是由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1877 年发明

频谱,颂歌,斯托克,频谱


图 1-3 斯托克科豪森《颂歌》频谱(部分)图可以看到,因为声相的靠近,音频素材的 dB①也近乎相似。在这部作品中,拼贴技术、磁带回放技术、声相技术。可以看出在这个时期开始,作曲家已经,这对之后的电子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子音乐的概念界定[J]. 张小夫.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2(04)
[2]从预制钢琴到《4分33秒》[J]. 余丹红.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0(01)

硕士论文
[1]传承与创新 组合打击乐与电子音乐结合的声音特性研究[D]. 王熙皓.中央音乐学院 2016
[2]基于交互式电子音乐条件下的“虚拟打击乐”初探[D]. 谢浚.上海音乐学院 2015
[3]凯奇预制钢琴及其当下的发展[D]. 胡悦.华东师范大学 2015
[4]钢琴乐器及钢琴音乐的历史发展[D]. 罗燕.上海音乐学院 2010
[5]电子音乐的历史·现在·未来[D]. 邹小雨.西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94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394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d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