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箜篌与人类文明(下)

发布时间:2022-01-03 11:20
  <正>(接上期)三、古埃及在上篇中我们提到,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竖箜篌便已经在两河流域诞生,苏美尔人用楔形文字将其最早的形态记载于泥板书上。此后,这一乐器自西亚两河流域逐渐传播开来,大约在公元前2800~公元前2600年间传 

【文章来源】:乐器. 2019,(12)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箜篌与人类文明(下)


吉萨·德博亨墓箜篌

箜篌,管乐,形式


乐器学堂-42-MusicalInstrumentMagazine音乐教室箜篌与人类文明(下)文/鲁璐三、古埃及在上篇中我们提到,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竖箜篌便已经在两河流域诞生,苏美尔人用楔形文字将其最早的形态记载于泥板书上。此后,这一乐器自西亚两河流域逐渐传播开来,大约在公元前2800~公元前2600年间传入古埃及文明所发源的北非尼罗河流域。早在埃及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年~2181年),金字塔等墓地中便多有关于箜篌的图像描绘。吉萨德博亨墓箜篌(图1)是最早的古埃及箜篌图像之一,这幅图像所在时期是公元前2550年左右,其琴身轮廓鲜明,下方共鸣体较小,但是清晰可见。两位演奏者坐姿庄重,持琴姿态极为严谨,其演奏形式为箜篌二重奏。相比较而言,塞加拉门彻弗特卡墓中的箜篌(图2)则更为清晰,而且其演奏形式也更为丰富,是箜篌与管乐的合奏。我们注意到,在箜篌演奏者的左侧,有两位指挥者展现较为一致的手势。此外,另有两位指挥者以相异的手势各指挥一名管乐演奏者。这种不同的手势,被音乐史学家Hickmann等认为是在描绘交响和复调的变奏。同时,也有另外一部分学者指出,这更可能是一种宗教手势,或者是一种简单的节奏手势。他们的理由是,这种“手势学”如果作为专业音乐技能而出现,没理由会在后来的埃及中王国时期断代。不过无论如何,这一时期箜篌的图像足以证明其在埃及古王国时期的成熟性与重要程度。在古埃及,音乐艺术及音乐家受到高度重视。在古埃及宗教中,不乏有手持箜篌的神明形态,而怀抱“法器”的箜篌演奏者被认为是可以藉音乐沟通神明的人。图1吉萨·德博亨墓箜篌图2塞加拉·门彻弗特卡墓箜篌及乐队(公元前2400)(接上期)

箜篌,演奏者


乐器学堂乐器杂志-43-音乐教室在埃及古王国时期之后的第一中间期、中王国时期、第二中间期、新王国时期等时期,箜篌在古埃及音乐艺术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限于篇幅,此处不做展开说明。四、古希腊古希腊文明发源于欧洲东南部、地中海东北部,是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如同两河流域早在古巴比伦之前便诞生了苏美尔文明一般,爱琴海地区在古希腊之前也诞生了更为久远的文明——基克拉迪文明,这一文明是希腊文明的源头。在陆续被发掘的属于这一文明的文物中,有一件距今近5000年的大理石箜篌演奏者坐像(图3)被认为是其文化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这一雕像中的箜篌兼具了弧形与角形的特点。其琴身下方有长条形的共鸣箱,另有与共鸣箱呈直角的支撑柱,同时又以弧形结构连接音箱与支撑柱,使其呈现独特的封闭式效果。其上部有天鹅状鸟头装饰,此装置不仅是为美观所设,同时也是古代弦乐器用以增益声音投射的常见设置。演奏者的姿态为右侧坐式竖弹。在基克拉迪雕塑中,绝大多数为女性形象,只有百分之五的人物是男性。与女性不同的是,大多数男性人物都扮演着积极的角色,经常演奏乐器。音乐家是这些早期社会中的重要人物。他们不仅提供娱乐,而且通过他们的故事和歌声传播历史、神话和民间传说,甚至是沟通神明。基克拉迪竖琴演奏者被认为可能是荷马史诗中提到的迈锡尼时代专业演奏者的前身。根据目前可以掌握到的材料来判定,基克拉迪箜篌(公元前2800~公元前2700)的出现略早于古埃及箜篌,略晚于苏美尔箜篌。那么,基克拉迪箜篌究竟是产生于本土,还是接受了苏美尔的传播呢?个人认为基克拉迪箜篌更大可能是本土诞生。将其与苏美尔箜篌代表性形制(图4)对比可以发现,基克拉迪箜篌的形制非常独特,和苏美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箜篌的中国起源及其文化内涵初探[J]. 夏菁.  乐器. 2020(04)



本文编号:35661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5661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a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