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二十世纪二胡演奏技巧的开发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2-01-06 17:45
  二胡演奏技巧在二十世纪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2)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3)六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末;(4)八十年代至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周少梅在传布、倡导、发展二胡演奏艺术诸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周少梅三把头胡琴”的名称,来源于他敢于在二胡上突破旧时手指限于在上把位活动的传统,创新运用了手指在上、中、下三个把位内换把的奏法。国乐大师刘天华也正是在向周少梅学得了“三把头胡琴”的演奏之后,才进一步发展了二胡技术,并将其引入高等专业教育。在正式确立为独奏乐器地位的同时,创作了《月夜》、《闲居吟》、《光明行》等十大二胡名曲和47首二胡练习曲。另一位杰出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以一个流浪艺术家的身份,生活、献艺于社会底层。他的创作是直接用二胡来演奏,其作品《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是他一生坎坷经历的写照,从而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乃至“文革”期间,二胡演奏艺术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尤其是1963年第四届“上海之春”推介出来的一大批二胡曲目与演奏家,使二胡的演奏技巧得到了空前的发挥。从八十年代起,二胡作品的创作有三个类别:... 

【文章来源】: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的二胡演奏技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三把头胡琴
    第三节 演奏技法上的借鉴及应用
    第四节 托音胡琴的演奏技巧
第二章 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的二胡演奏技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从《弹乐》到《夜静箫声》的技巧特色
    第三节 色彩缤纷的创作
    第四节 代表性二胡作品中的演奏技巧
第三章 六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末的二胡演奏技巧
    第一节 “文革”中的二胡音乐创作
    第二节 七十年代后期的新局面
第四章 八十年代初期至世纪末的二胡演奏技巧
    第一节 三大协奏曲的出台
    第二节 《长城随想》的艺术魅力
    第三节 改编曲与“新潮”作品的技巧革新
第五章 对于发展二胡演奏技法之我见
    第一节 传统民间演奏技法的真实还原
    第二节 泛音的应用
    第三节 手中之“音”与心中之“情”
    第四节 二胡演奏技巧思维的新发展—以本为源,以变为流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刘天华与二胡艺术[J]. 龙玉兰.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
[2]二胡音色探源[J]. 李双彦.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2(01)
[3]论刘天华对二胡艺术的贡献[J]. 朱朝富.  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 2000(03)
[4]江南胡琴曲的润腔艺术──方言与传统声乐对江南胡琴曲润腔艺术的影响[J]. 孙怡.  人民音乐. 2000(09)
[5]二胡艺术中的三颗“明珠──论刘文金的二胡创作及其启示[J]. 廖玉麟.  音乐研究. 2000(01)
[6]二胡演奏中滑音技法的运用[J]. 赵寒阳.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9(02)
[7]《听松》的美学内涵及其演奏[J]. 杨易禾.  音乐研究. 1998(04)
[8]刘天华、华彦钧与二胡[J]. 凌金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 1998(04)
[9]黄海怀先生二胡演奏风格特色探究[J]. 李坚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98(01)
[10]听黄海怀先生《江河水》录音随感 兼谈民间风格乐曲的演奏特点[J]. 居文郁.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98(01)



本文编号:35728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5728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3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