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派琵琶曲《平沙落雁》解析
发布时间:2022-02-20 13:40
琵琶曲《平沙落雁》是平湖派的代表曲目之一,也是琵琶文曲中一首优秀的传统乐曲,曲调深远、朴实婉约,是一首主题情节步步推展而成的套曲。此曲借景抒怀,充满了人文主义色彩,可以说《平沙落雁》此曲作为平湖派的代表曲目之一最为符合平湖派含蓄雅致、余音袅袅的审美特点。本文拟对平湖派琵琶曲《平沙落雁》的题材、内容、版本、结构要素和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解读,并通过笔者自身对乐曲的学习和演奏体验,对此乐曲进行情感内容,气韵处理的具体分析。
【文章来源】:中国音乐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平沙落雁》探源
第一节 出处探源
第二节 琴曲探源
第二章 平湖派《平沙落雁》版本比较
第一节 平湖派传承简述
第二节 各传谱版本比较
一. 调性及段落比较
二. 指法及旋律比较
第三章 平湖派《平沙落雁》演奏分析
第一节 音乐内容
第二节 演奏技法
第三节 逆分节奏及渐变结构
第四节 情感与音色
一. 音乐的情感
二. 音色的把握
第五节 气息与声韵
一. 气息的运用
二. 声韵的润色
第六节 二度创作与鸣叫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琴曲《平沙落雁》的产生年代[J]. 严晓星. 音乐爱好者. 2010(03)
[2]琵琶乐曲演奏中整体与局部关系探微[J]. 杨靖. 中国音乐. 2007(01)
[3]论琵琶的产生及其发展[J]. 张静远.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4]对琵琶艺术二度创作的认识[J]. 刘婧. 衡水学院学报. 2005(02)
[5]琵琶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J]. 李晓鸣. 中国音乐教育. 2004(06)
[6]论琵琶演奏中的气息与气韵[J]. 刘美丽.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3(02)
[7]论琵琶演奏中气息的运用[J]. 王超慧. 中国音乐. 2003(01)
[8]琵琶演奏音色探微[J]. 葛美琳. 浙江师大学报. 2001(02)
[9]琵琶文曲之鉴赏[J]. 刘刚.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1(01)
[10]琵琶“文曲”的审美探微[J]. 杨钟宇. 中国音乐. 1994(03)
本文编号:3635162
【文章来源】:中国音乐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平沙落雁》探源
第一节 出处探源
第二节 琴曲探源
第二章 平湖派《平沙落雁》版本比较
第一节 平湖派传承简述
第二节 各传谱版本比较
一. 调性及段落比较
二. 指法及旋律比较
第三章 平湖派《平沙落雁》演奏分析
第一节 音乐内容
第二节 演奏技法
第三节 逆分节奏及渐变结构
第四节 情感与音色
一. 音乐的情感
二. 音色的把握
第五节 气息与声韵
一. 气息的运用
二. 声韵的润色
第六节 二度创作与鸣叫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琴曲《平沙落雁》的产生年代[J]. 严晓星. 音乐爱好者. 2010(03)
[2]琵琶乐曲演奏中整体与局部关系探微[J]. 杨靖. 中国音乐. 2007(01)
[3]论琵琶的产生及其发展[J]. 张静远.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4]对琵琶艺术二度创作的认识[J]. 刘婧. 衡水学院学报. 2005(02)
[5]琵琶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J]. 李晓鸣. 中国音乐教育. 2004(06)
[6]论琵琶演奏中的气息与气韵[J]. 刘美丽.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3(02)
[7]论琵琶演奏中气息的运用[J]. 王超慧. 中国音乐. 2003(01)
[8]琵琶演奏音色探微[J]. 葛美琳. 浙江师大学报. 2001(02)
[9]琵琶文曲之鉴赏[J]. 刘刚.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1(01)
[10]琵琶“文曲”的审美探微[J]. 杨钟宇. 中国音乐. 1994(03)
本文编号:3635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635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