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西贝柳斯作品中的北欧风情

发布时间:2017-05-19 08:06

  本文关键词:西贝柳斯作品中的北欧风情,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在欧洲音乐史上,作曲家西贝柳斯的作品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在交响曲上的成就给他赢来了20世纪的贝多芬的美誉。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古典主义的逻辑思维,又有浪漫乐派的基本特色,同时他又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乐派的优秀代表。在西贝柳斯的音乐中,我们可以听到芬兰大自然的声音。他对于大自然的感情近乎是泛神论的。西贝柳斯自己这样说道:“我确实是一个梦想家,一个大自然的诗人。我爱田野森林、湖泊群山的神秘声音┄┄我很愿意被称作大自然的艺术家,因为对我来说,大自然的确是群书之书。大自然的声音是上帝的声音,一位艺术家只要在他的创作中运用一点点的回声,也会因他的努力得到很高的奖赏。” 在西贝柳斯的音乐中,你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北欧,尤其是芬兰的气息。田野、森林、海洋,还有冬日里一望无际的雪景。“他的交响作品的配器直接地表现了芬兰的地貌、气候特征——灰暗与阴冷、苍凉与粗旷。很少有作曲家能像西贝柳斯和芬兰的关系那样,与他们民族自然环境紧密地合二为一。诚然,穆索尔斯基似乎供奉着俄罗斯民族的灵魂,就像戴留斯使人们想起了英国花园的世界。但是没有其他作曲家可以像西贝柳斯那样将北方广阔和壮丽的风光表现得如此生动。” 目前,理论界对于西贝柳斯的研究性论文和书籍的数量并不是相当的多。这些现有的研究成果将直接有益于对西贝柳斯音乐风格的宏观把握;从旋律、和声功能、配器等微观方面,也有一些权威性的研究,但对于西贝柳斯在世界乐坛的贡献而言,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还有待于继续的深入研究。 本篇论文是以现有的文献和音像资料为理论研究基础,并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总结出共性。同时以《芬兰颂》、《第二交响曲》、《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不同体裁的作品为例,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西贝柳斯特有风格的形成过程。从旋律、和声、配器等方面入手,本篇论文将尽可能的作出详细而易懂的论述。
【关键词】:西贝柳斯 作曲风格 旋律特色 和声技法 配器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60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8
  • 引言8-10
  • 第一章 西贝柳斯——民族乐手和音乐的折衷主义者10-18
  • 第一节 西贝柳斯音乐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10-15
  • (一) 动荡的年代10-11
  • (二) 晚期浪漫主义的音乐流派11-15
  • 第二节 西贝柳斯的祖国——芬兰的音乐和文化15-18
  • (一) 芬兰的自然历史背景15
  • (二) 芬兰的传统音乐15-16
  • (三) 芬兰史诗《卡勒瓦拉》16-18
  • 第二章 西贝柳斯的生平及创作经历18-23
  • 第一节 生平18-20
  • (一) 快乐的童年18-19
  • (二) 艰难的选择19-20
  • (三) 震撼乐坛20
  • 第二节 创作经历20-23
  • 第三章 西贝柳斯音乐的北欧情结23-50
  • 第一节 德、奥曲风的继承23-26
  • (一) 纯音乐语言23
  • (二) 三和弦的旋律线23-24
  • (三) 对称式的主题24-25
  • (四) 古典主义的遗风25-26
  • 第二节 西贝柳斯与芬兰史诗26-27
  • 第三节 西贝柳斯独有的音乐创作风格27-50
  • (一) 题材27
  • (二) 旋律法27-34
  • (三) 出奇制胜的节奏34-35
  • (四) 西贝柳斯调式与和声手法的民族性特征35-41
  • (五) 配器——独显北欧的风情41-42
  • (六) 动机手法的运用42-50
  • 第四章 西贝柳斯与20 世纪的结构主义50-52
  • 第五章 西贝柳斯的历史地位52-53
  • 结论53-54
  • 参考文献54-57
  • 后记57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海霖;沧海遗珠:西贝柳斯钢琴小品集(Op.76)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2 冯雪霏;论西方特定时期钢琴作品中的终止式及其演进[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3 刘燕;双呈示部结构的渊源、发展及变异[D];武汉音乐学院;2012年

4 李晓旭;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艺术特征及演奏处理[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西贝柳斯作品中的北欧风情,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81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781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f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