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流行音乐世俗转向的原因及合理性
本文关键词:论流行音乐世俗转向的原因及合理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探讨了流行音乐在艺术和社会社生活领域所具有的前卫性,同时提出流行音乐世俗性的最终结果。本文针对这一矛盾进行探讨:其转变是在音乐信息的传通过程中发生的,其中大众传媒和市场起着关键作用。两者与流行音乐的伴生关系决定了流行音乐的消费性和群众性。因此,只有世俗的才能被保留下来,而前卫的因素则被忽略和消解了。 但是,这种归宿对流行音乐来说又是合理的。首先,与商业和传媒的结盟是流行音乐的必然选择。其次,商业与传媒的约束使得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大众社会生活方式存在。它起着联系社会成员、传承社会文化以及娱乐的作用。而这些也正是流行音乐所能被允许存在的角色范围。最后,流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本身起力量也是有限的。虽然从它的很多表现形式上看,它提倡超越、具有反传统倾向甚至具有颠覆性的信息内容。但是,这些倾向永远只能是表现形式上的,充其量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和揭示。流行音乐的前卫性最终只能指向对自身的审美探讨上。
【关键词】:大众文化 流行音乐 流行 偶像文化 梦幻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J605
【目录】:
- 内容提要4-6
- 绪言6-7
- 一、流行音乐具有前卫性7-17
- (一) 独创性——流行音乐的外显7-13
- (二) 解构性——流行音乐的内指13-17
- 二、流行音乐的世俗归宿及原因分析17-30
- (一) 流行音乐是满足受众需要的文化商品19-22
- (二) 流行音乐与青年亚文化相交22-27
- (三) 流行音乐——大众的自我娱乐27-30
- 三、对流行音乐世俗性归宿合理性的论证30-46
- (一) 商业化——流行音乐的必然归宿31-36
- (二) 流行音乐与大众传媒不可分36-46
- 结论46-49
- 注释49-51
- 参考文献51-53
- 中文摘要53-56
- 英文摘要56-61
- 后记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翠;;浅议音乐教育中流行音乐的教育[J];成功(教育);2008年08期
2 吴磊;;流行音乐——大众文化的现实表征[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吴磊;;20世纪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价值批判:从音乐艺术退化到产业文化与艺术价值背离[J];艺术百家;2007年06期
4 赵静云;谈新词“pop”的构词及其相关的大众文化[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尚媛;;浅述流行音乐的生存环境[J];大家;2010年07期
6 党岱;杨丽;;大众文化视野下当代大学生流行音乐审美教育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年02期
7 王志辉;;流行音乐中的“中国风”现象初探[J];黄河之声;2008年21期
8 姚轲邺;;流行音乐的和声技法初探[J];黄河之声;2011年02期
9 陈辰;;流行音乐已成为重要的大众文化 上海推不出大牌歌星、考不出一级歌手——音乐学院因何难设通俗声乐专业?[J];音乐世界;1993年05期
10 罗旭;;论文化工业时代的中国流行音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明俊;;大众文化与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2 王向峰;;辽海讲坛第二讲 大众文化的根性与易境之改塑[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3 朱效梅;;以邓小平理论引导大众文化健康发展[A];“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刘艳雪;;从消费文化中构建积极的大众文化初探——以“昕薇MOOK”首套系列丛书策划为例[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5 吴晓都;;列宁与20世纪大众文化[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代迅;;我国大众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外观论析[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卫华;高明航;卢文梅;;关于现代科技革命与文化的思考[A];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研讨会议论文[C];2003年
8 杨晓;;当代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城市大众文化[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03/200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林存秀;;走出古典之后——民国初年的大众文化与小知识分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10 张同胜;;《水浒传》与大众文化[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龚丹韵;俚俗歌曲VS经典音乐:大众文化何去何从[N];解放日报;2007年
2 彭俐;话说大众文化[N];西藏日报;2002年
3 许锋;大众文化的迷失[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4 谭丽娟;用电视解读大众文化[N];中华新闻报;2003年
5 段建军;用先进文化提升大众文化的品位[N];光明日报;2002年
6 ;大众文化 雅俗共赏[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7 卢蓉;大众文化之世俗剧[N];文艺报;2003年
8 邹广文;大众文化与当代[N];学习时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与大众文化一起喝下午茶[N];中华读书报;2001年
10 封秋昌;作家要具有的一定精神高度[N];文艺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飞;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金民卿;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简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傅守祥;欢乐诗学: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像[D];浙江大学;2005年
5 宋秋敏;“流行歌曲”视角下的唐宋词[D];苏州大学;2008年
6 杨玲;超女粉丝与当代大众文化消费[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高岭;审美文化语境中的商品拜物教批判[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8 赵民;歌唱背后的“歌唱”[D];复旦大学;2008年
9 谢中山;全球化语境中当下中国文学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陆敏;文艺学视野中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层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晶;论流行音乐世俗转向的原因及合理性[D];吉林大学;2005年
2 李兰青;反叛与皈依的长征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倩;青歌赛“民通”现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4 陆露;“流行风”为高中音乐课堂带来一股清流[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思琦;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及文化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6 任丽华;社会转型期中国流行音乐及其文化心理蕴涵[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周悦;刘欢音乐作品流行的成因和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燕妮;审美世俗化[D];暨南大学;2003年
9 孙明;中国当代流行音乐音像制品包装风格及其文化属性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梁远苇;暄嚣的表层[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本文关键词:论流行音乐世俗转向的原因及合理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79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