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布傣天琴艺术传承与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9 19:08
本文关键词:龙州布傣天琴艺术传承与变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布傣人是壮族的一个支系,是一个有17000多人的族群。天琴艺术是布傣人民间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自身独特的风格,传承的场域、渊源和变迁历程,负载着族群的历史记忆和现实愿望。对其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探寻布傣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该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力图从民俗学、文化生态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视野对天琴艺术进行探析。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绪论、天琴艺术传承的生态环境及其概况、乡土社会:天琴艺术的产生与传承、都市社会:天琴艺术的传播与变迁、天琴艺术的现状与发展策略。对天琴艺术传承的文化生态、产生与传承、传播与变迁、特点与功能以及在多元化语境下如何保护与发展等问题做了描述与分析。由此得出以下结论:天琴艺术是布傣人一项重要的民俗艺术,它与布傣人民俗生活紧密关联。天琴艺术经历了从乡土社会到都市社会的传播与变迁历程,其变迁受到语境转换的影响,在新语境中它具有新的形态与特点。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进程的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应该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对待包括天琴艺术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坚持客位保护与主位保护相结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变化的语境中获得发展。
【关键词】:布傣 天琴艺术 传承 变迁 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0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6
-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目的及意义8-9
- 一、选题的缘起8
- 二、目的及意义8-9
- 第二节 学术界有关本课题的研究现状9-13
- 一、布傣文化研究现状9-11
- 二、天琴艺术研究现状11-13
- 第三节 研究理论、方法13-15
- 一、理论梳理13-14
- 二、研究方法14-15
- 第四节 资料来源及说明15-16
- 一、资料来源15
- 二、说明15-16
- 第一章 天琴艺术传承的生态环境及其概况16-23
- 第一节 天琴艺术传承的生态环境16-20
- 一、天琴艺术传承区域的自然环境16-17
- 二、天琴艺术传承区域的人文环境17-20
- 第二节 天琴艺术概况20-23
- 一、天琴20-21
- 二、天琴艺术的特点21-23
- 第二章 乡土社会:天琴艺术的产生与传承23-43
- 第一节 天琴艺术传承的场域23-33
- 一、在信仰民俗中传承天琴艺术23-26
- 二、在节庆活动中传承天琴艺术26-30
- 三、在人生仪礼中传承天琴艺术30-33
- 第二节 天琴艺术的传承人33-39
- 一、历史文献记载中的天琴弹奏者33
- 二、当下天琴艺术传承人田野考察33-38
- 三、天琴艺术传承人的共同特征38-39
- 第三节 天琴艺术的传承渊源39-40
- 一、亲缘传承39
- 二、业缘传承39-40
- 第四节 天琴艺术传承活动的文化功能40-43
- 一、心理慰藉功能40-41
- 二、教化功能41
- 三、娱乐功能41-42
- 四、聚合功能42-43
- 第三章 都市社会:天琴艺术的传播与变迁43-52
- 第一节 天琴艺术的语境转换与艺术新变43-46
- 第二节 天琴艺术传播方式的变迁46-48
- 一、乡土社会中的仪式传播46
- 二、都市社会中的现代传播46-48
- 第三节 新语境中天琴艺术的特点48-51
- 一、审美性48
- 二、商业性48-50
- 三、融合性50-51
- 第四节 天琴艺术变迁的动力:文化接触51-52
- 第四章 天琴艺术的现状与发展策略52-58
- 第一节 天琴艺术面临的困境与保护现状52-54
- 一、天琴艺术面临的困境52-53
- 二、天琴艺术保护现状53-54
- 第二节 天琴艺术传承与保护策略54-58
- 一、两种语境中的天琴艺术整体共生55
- 二、客位保护:鼓励·支持·研究55-57
- 三、主位保护:增强文化自觉,,自觉传承天琴艺术57-58
- 结语58-59
- 附录:田野考察随笔59-62
- 参考文献62-65
- 后记65-6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黎丽敏;南狮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2 肖净;广西壮族天琴文化艺术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3 宋秀波;民族传统文化的地域传播与空间结构[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龙州布傣天琴艺术传承与变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8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498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