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论》“字”、“腔”的解读及其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7-07-30 07:57
本文关键词:《唱论》“字”、“腔”的解读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元代燕南芝庵的《唱论》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歌唱艺术的论著,在中国声乐表演艺术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唱论》对中国传统戏曲和声乐理论及实践具有重要影响,当代民族声乐学习中所要求的“咬字清楚、依字行腔”、“字正腔圆”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是继承和发展了《唱论》中所论述的“字真、句笃、依腔、贴调”、“声要圆熟,腔要彻满”的音乐观点。本文拟通过对《唱论》中关于“字”、“腔”的解读,同时结合自身民族声乐学习和艺术实践,探讨《唱论》“字”、“腔”之歌唱理论对于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现实指导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唱论》 字 腔 现实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1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5
- 引言5-8
- 第一章 《唱论》及其历史价值8-14
- 第一节 《唱论》基本概述8-11
- 一、 《唱论》之作者8-9
- 二、 《唱论》之章节9-10
- 三、 《唱论》之内容10-11
- 第二节 《唱论》历史地位11-14
- 一、 中国首部“唱”论专著11-12
- 二、 后世声乐理论发展基础12-14
- 第二章 《唱论》“字”、“腔”解读14-20
- 第一节 关于“字”的解读14-16
- 一、 字真、句笃14-15
- 二、 起末、过渡15-16
- 第二节 关于“腔”的解读16-20
- 一、 依腔、贴调16
- 二、 声要圆熟,腔要彻满16-18
- 三、 cⅲ琫'落18-20
- 第三章 《唱论》“字”、“腔”的现实意义20-29
- 第一节 “字真”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继承与发展20-23
- 一、 汉语中咬字吐字的规律21-22
- 二、 声乐作品中咬字吐字的处理22-23
- 第二节 “腔圆”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继承与创新23-29
- 一、 《唱论》中“行腔”的继承与发展24-25
- 二、 《唱论》中“润腔”的继承与创新25-29
- 结语29-30
- 参考文献30-3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开栋;;《唱论》研究述评[J];黄河之声;2008年24期
2 王平;《唱论》与民族唱法[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严凤;燕南芝庵《唱论》新释[J];音乐研究;2000年02期
4 韩德森;《唱论》今析——兼与《燕南芝庵〈唱论〉新释》一文商榷[J];音乐研究;2002年04期
5 黄昌海;;谈《唱论》中的“气”[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2年07期
6 于兰;传统唱论中的润腔[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年01期
7 张家信;中国古典声乐理论的研究及应用[J];齐鲁艺苑;1996年02期
8 王平;《唱论》出现的社会环境与历史原因[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郭进;取来歌里唱 胜向笛中吹——浅析我国最早的声乐论著《唱论》[J];艺术探索;2004年S2期
10 白宁;;试论《唱论》关于声乐技法的阐释及其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上)[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晶;《唱论》解读两题与“中国声乐学派”[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5931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593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