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以《凤凰于飞》为例探析扬琴作品中的少数民族音乐风格

发布时间:2017-09-28 12:30

  本文关键词:以《凤凰于飞》为例探析扬琴作品中的少数民族音乐风格


  更多相关文章: 桂习礼 少数民族音乐风格 凤凰于飞 诗经 伴嫁歌


【摘要】: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音乐文化传统的国家。几千年来,中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乐器种类和表演形式。此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民族融合和历史变迁还吸收了不少外来乐器,扬琴在我国民族乐器中较为年轻,至今也不过四百年的历史,于明代后期传入我国,清代后期宫廷音乐日渐衰落,民间音乐有所兴起,扬琴又被吸收到民间乐种的多样演奏形式中去,经过先辈乐师的实践与积累,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传统流派和特殊演奏技法,其中影响最大的传统流派是广东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东北扬琴四大流派,以及潮洲弦诗、山东琴曲、新疆木卡姆、内蒙二人台等,各具浓郁的民间风韵与乡土色彩。建国以来,无论从乐器的改革,乐曲的创作,都是可喜的,在技法上,除了继承原有的各种传统手法外,又不断吸取了中外各姊妹乐器中的演奏手法,根据创作乐曲的需要,又创造了一些新的演奏技法,使扬琴演奏技法更加丰富,提高了扬琴独奏的表现能力,增强了演奏中的诗情画意和耐人寻味的感染力。 我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音乐的历史悠远流长,每个民族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这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来的一种难能可贵的原生态艺术,更是一笔非常重要的、有价值的民族文化遗产。笔者作为一名我国少数民族最高学府的少数民族扬琴教师,从99年至今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追随中央音乐学院著名扬琴教授、教育家、演奏家、作曲家、扬琴改革家桂习礼先生学习扬琴的演奏与教学方法,因此对其作品独特的创作风格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桂习礼先生不但创作了《映山红》、《月夜清水江》、《流水欢歌》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深刻内涵的扬琴作品,还创作和改编了以《凤凰于飞》、《土家摆手舞曲》、《柯尔克兹舞曲》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系列扬琴作品,形成他个性鲜明突出的艺术风格,为其艺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探索和发扬当代扬琴艺术中的少数民族音乐风格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桂习礼先生的扬琴音乐作品在题材、音调和曲式结构方面都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他擅长发掘和采用民间音调与素材,使自己的艺术创作灵思深深扎根于民间传统音乐的沃土之中,并汲取其别具风韵的艺术养分和质朴热情的审美情致,形成了自己自然纯真而又热情奔放的表现风格。如《土家摆手舞曲》,它是以湘、鄂边界土家族民歌音调和“摆手舞"的节奏特点改编而成的,乐曲以悠长的旋律和欢快的舞蹈风格表现了土家人能歌善舞的风土人情;又如《柯尔克兹舞曲》,以新疆的柯尔克孜族民间舞蹈音乐素材创作而成,从旋律和节奏节拍上带有浓郁的异域风情。本文以《凤凰于飞》为例,全曲取材于布依族的民间舞蹈音乐“伴嫁歌”,文章详尽的介绍其产生背景和人文特征,并对该曲从创作角度做了系统的分析。接下来笔者撷选了八十年代以来在扬琴界广为流传并具有高度历史价值的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扬琴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少数民族音乐风格在扬琴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桂习礼 少数民族音乐风格 凤凰于飞 诗经 伴嫁歌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32.51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绪论8-11
  • 第一章 山曲雅韵 凤凰于飞11-30
  • 第一节 乐曲《凤凰于飞》背景介绍11-17
  • 一、《凤凰于飞》曲名释义12-14
  • 二、布依族音乐文化探源14-17
  • 第二节 《凤凰于飞》的少数民族音乐风格17-30
  • 一 旋律的特征与规律17-20
  • 二 调式与调性20-25
  • 三 特征节奏与节拍的运用25-29
  • 五 独特的音乐韵味29-30
  • 第二章 千帆竞发 蒸蒸日上30-42
  • 第一节 少数民族音乐风格对于扬琴作品创作的影响30
  • 第二节 少数民族音乐风格在扬琴作品创作中的运用30-42
  • 一 例1 《天山诗画》31-33
  • 二 例2 《拉萨行》33-35
  • 三 例3 《瑶山夜画》35-37
  • 四 例4 《金翎思·满乡随想》37-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萧兴华;听“李玲玲扬琴独奏音乐会”后的思索[J];中国音乐;1991年04期

2 王敏艳;;简述扬琴独奏曲《凤凰于飞》及演奏技巧[J];大舞台;2010年03期

3 夏蕾;扬琴在戏剧伴奏中的作用[J];剧影月报;2005年04期

4 张志远;燕歌行(扬琴独奏)[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5 庄大伟;;临时发挥[J];中文自修;2000年12期

6 ;“弦韵——史sパ锴俣雷嘁衾只帷痹诒本┕悴ゾ绯【傩衃J];演艺设备与科技;2004年06期

7 刘璇;;生命力量的呈现之美——扬琴独奏曲《天山诗画》中慢板的演奏心得[J];黄河之声;2009年05期

8 项祖华;苏武牧羊(扬琴独奏)[J];中国音乐;1981年03期

9 ;扬琴今昔[J];音乐世界;1988年02期

10 周玲;;浅谈扬琴在粤曲演奏中的技巧运用[J];南国红豆;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妲娜;;试论巴赫的音乐风格,创作领域及手法[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2 王丹;;北京智化寺京音乐[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3 曾征;;教与学的思索——从“第三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谈起[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4 董云;;关于非洲的音乐人类学研究[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5 郝向明;;民族音乐的思考[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霍长和;;大气磅礴的英雄史诗——评歌剧《苍原》的音乐[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刘欣欣;;从中国首部古典音乐电视片《梦幻曲》谈音乐欣赏教育课[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邵蓉;;视唱练耳课教学探讨[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9 奥拉沃阿兰罗德里格兹;张谦;;古巴的古典音乐传统[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10 周巧;郭成;张大均;;大学生抑郁症状的音乐审美欣赏团体干预[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亚雄;城市乡村各不相同[N];音乐周报;2007年

2 张楠;大师调教的音乐手机[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3 本报实习记者 李红艳;校园原创音乐步入多样年华[N];北京日报;2005年

4 吴坚;神奇的冷色音乐利健康[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5 记者 江马铎;增进关企合作关系[N];潮州日报;2009年

6 ;《海的遐想》展示民乐完美境界[N];中国文化报;2003年

7 杨大林;从音乐进入——也谈《金刚》[N];音乐周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张欢;暑期影片争锋 音乐不输势[N];音乐周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刁艳 整理;校园音乐重建社会话语权[N];音乐周报;2007年

10 南榕;1500元,音乐手机怎么选?[N];西部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斯琴朝克图;交响与风格[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2 王英睿;二十世纪的中国筝乐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3 潘澜;席曼诺夫斯基音乐风格的演变轨迹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4 田晓宝;论西方古典合唱艺术的和谐与崇高美学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单林;稻作文化之谷[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6 黄君;莫扎特效应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姚艺君;中国汉民族戏曲声腔类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冶鸿德;汉斯·维尔纳·亨策交响乐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9 张继红;18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正歌剧咏叹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10 唐小波;约翰·亚当斯管弦乐作品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澍;以《凤凰于飞》为例探析扬琴作品中的少数民族音乐风格[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矫健;扬琴与乐队《金翎思—满乡随想》的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3 周少婧;从“洋琴”到“扬琴”[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4 祁琳;扬琴重奏的演奏与作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麻文广;近十年来扬琴创作方面的思考[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李银珠;韩国扬琴的传统和演变[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7 娄亚红;关于扬琴近三十年发展的几点思考[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8 朵兰娜;许学东扬琴作品分析与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9 章文婷;扬琴二重奏的演奏及其作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10 傅瑜;扬琴的传入与流变[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35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935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7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