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独奏曲的尾声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6 11:32
本文关键词:中国钢琴独奏曲的尾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钢琴独奏曲 尾声 音乐本体 功能意义 审美意韵
【摘要】:尾声一词广泛地运用于戏曲、音乐、文学及日常生活中,它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意义重大。从传统曲式学的角度说,尾声作为曲式结构的一个附属部分,具有独立的意义,它可大可小,在音乐语言的诸多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处理。然而,尾声在音乐作品整体结构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专业音乐创作蓬勃发展,其中,钢琴音乐创作硕果累累。自1915年正式出版的第一首中国钢琴曲至今,几代中国作曲家为钢琴音乐中国化不懈地努力着。从最初的对西方作曲技术的借鉴与模仿到对中国传统创作理念的不断融合与探索,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创作出了上千首的钢琴音乐作品,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风格。作为音乐主体结构之外的尾声,也必然会体现出独特的中国神韵。 近几十年来,围绕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而进行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著述颇丰。这些研究涉及到不同的层面:有的是针对作品本身的技术分析;有的是针对某位作曲家创作风格或某一种创作体裁的研究;有的是从演奏与教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还有的是从音乐美学方面以及延伸到与其它学科的交叉研究……但是,专门针对中国钢琴独奏曲的尾声创作现象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的,目前国内外尚属空白。 本文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经受了时间检验的、较有代表性的三十首中国钢琴独奏曲作为研究对象,以尾声为切入点,通过对尾声的音乐本体进行系统性、探索性地分析研究,试图找到其创作特点、发现其艺术规律,并通过逆向思维的方式,总结出尾声与其主体部分的各种联系,为更好地解读整体作品提供一管之见,从而丰富中国钢琴音乐的理论研究,为今后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提供借鉴,为钢琴演奏、教学及分析提供参考。 本文结构分为如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为概述,阐述中国钢琴独奏曲的创作概况、尾声的作用与创作要求及中国钢琴独奏曲中尾声的运用;第二章为论文的主体部分,从音乐表现的各个方面入手,对有代表性的中国钢琴独奏曲的尾声进行全面地分析和解读;第三章,从宏观的角度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阐述中国钢琴独奏曲中尾声对乐曲主体部分的功能意义及其审美意韵。 本文以理论研究法为主,比较研究法为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大量谱例,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
【关键词】:中国钢琴独奏曲 尾声 音乐本体 功能意义 审美意韵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24.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9
- 引言9-10
- 第一章 概述10-16
- 第一节 中国钢琴独奏曲创作概况10-12
- 第二节 尾声的作用及创作要求12-14
- 第三节 中国钢琴独奏曲中的尾声14-16
- 第二章 中国钢琴独奏曲尾声的音乐本体分析16-45
- 第一节 尾声的进入方式16-22
- 第二节 尾声的材料22-29
- 第三节 尾声的调式调性29-34
- 第四节 尾声的民族化和声语言34-39
- 第五节 尾声的规模与陈述结构39-42
- 第六节 尾声与曲式结构42-45
- 第三章 中国钢琴独奏曲尾声的功能意义与审美意韵45-59
- 第一节 补充意义的尾声45-49
- 第二节 再现意义的尾声49-51
- 第三节 综合概括意义的尾声51-52
- 第四节 尾声的审美意韵52-59
- 结论59-61
- 参考文献61-62
- 后记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常敬仪;陈培勋五首粤调钢琴曲评析[J];钢琴艺术;1999年06期
2 杨东甫;论尾声[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孟紫明;;从一首无标题音乐看标题构思的创作思路——分析刘庄《变奏曲》[J];音乐学习与研究;1987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雷;论钢琴组曲《庙会》[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982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982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