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风格交响音乐的形成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7-10-09 21:29
本文关键词:蒙古族风格交响音乐的形成与发展
【摘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蒙古族风格交响音乐,以及它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蒙古族风格交响音乐是在保留传统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借鉴西方作曲技法所创作出来的一种交响音乐,是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结晶。它既与本土的民族音乐相区别,又与西方交响音乐有着明显的风格上差异,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蒙古族风格交响音乐的出现不仅有利于交响音乐在更广阔的空间内发展,更有利于我区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使更多的人在欣赏交响音乐的同时,更能够了解到作为蒙古族音乐根基的传统民族音乐。笔者的研究试图通过阐述我区几位著名艺术家的经历及其作品,对蒙古族风格交响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形成与发展进行浅要性剖析,从而更深一层次地了解交响音乐中的民族因素和民族音乐中的交响因素。 全文以通过描述新中国成立前后至“文革”开始的历史背景,阐述蒙古族风格交响音乐的形成以及女作曲家辛沪光与其作品《嘎达梅林》交响诗的历史地位;通过讲述“文革”及“铁灾”时期的历史背景,阐述蒙古族风格交响音乐的低靡衰落时期,以及以蒙古族作曲家阿拉腾奥勒为代表的作曲家们的创作经历与作品;通过描述十一届三中全会至9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大背景,阐述蒙古族风格交响音乐的兴盛发展时期,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交响乐团的成立及发展,以及杰出的蒙古族作曲家永儒布及其交响乐作品;通过阐述进入21世纪后,蒙古族风格交响音乐的多元化发展,分析我区交响乐的发展现状及代表性作品,结尾展望蒙古族风格交响音乐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蒙古族风格 交响音乐 形成 发展 多元化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07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5
- (一) 选题的缘由及目的9
- 1.选题的缘由9
- 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9
- (二) 研究现状9-12
- 1.相关的著作10-11
- 2.相关的论文11-12
- (三) 研究方法及思路12
- (四) 本文的创新及主要观点12-15
- 一.蒙古族风格交响音乐的形成开创时期(1949年—1966年)15-26
- (一) 历史背景16-18
- (二) 女作曲家辛沪光与其作品《嘎达梅林》交响诗的历史地位18-26
- 1.杰出的女作曲家——辛沪光18-20
- 2.蒙古族风格交响音乐的里程碑——《嘎达梅林》交响诗20-26
- 二.蒙古族风格交响音乐的低靡衰落时期(1966年—1976年)26-32
- (一) 历史背景26-28
- (二) 作曲家们在恶劣的环境下创作28-30
- (三) 蒙古族作曲家阿拉腾奥勒及其代表作30-32
- 三.蒙古族风格交响音乐重建后兴盛发展时期(1978年—90年代末)32-41
- (一) 历史背景32-34
- (二) 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交响乐团的成立及发展34-36
- (三) "大器晚成"的蒙古族作曲家永儒布及其交响乐作品36-41
- 四.蒙古族风格交响音乐多元化发展时期(2000年前后至今)41-46
- (一) 21世纪我国交响乐发展态势总揽41-42
- (二) 我区交响乐的发展状况及代表性作品42-43
- (三) 展望未来蒙古族交响音乐的发展前景43-46
- 结语46-48
- 参考文献48-51
- 附录51-60
- 致谢60-61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华磊;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对“民族化”的阐释[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025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002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