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从审美艺术的角度看左权民歌

发布时间:2017-10-19 23:21

  本文关键词:从审美艺术的角度看左权民歌


  更多相关文章: 左权民歌 审美 演唱


【摘要】: 左权享有“民歌海洋”的称誉。它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和独特的演唱风格。它的歌词精炼单纯,语言生动传神,而且讲究韵律和韵味,曲调优美和谐,感情表达真挚。它不需要伴奏和花哨的外表,是歌手面对天地、羊群以及自己的心上人唱的,那原汁原味的声音很容易触动心灵深处的情感。 左权民歌正是凭借着这些独特的艺术品质征服了听众。本文从左权民歌概述、左权民歌文本的审美分析、左权民歌演唱风格的审美分析、左权民歌被观众接受的审美分析四个大的方面来论述。 第一章左权民歌概述中介绍了左权民歌的起源与发展和它的形式分类。它由大腔、小调、开花调、杂曲四大类组成。 第二章左权民歌文本的分析从题材内容之美、歌词之美、审美趣味三个方面加以分析。题材内容之美包括五个方面:即丰富美、真实美、民俗美、新颖美、通俗美。歌词美体现在朴实自然之美、浓郁的左权风味和地方特色之美、稚拙天真美、情感美、意境美五个方面。审美趣味体现在理趣之美、智趣之美、雅趣之美三个方面。 第三章左权民歌演唱风格的美体现在五个方面:高音美(高亢有力、洒脱自然),低音美(宽厚结实、丰满有力),长音美(宽广悠扬、流畅清新),繁音美(绚丽多彩、细腻华丽),韵味美(情深味足、别具风格)。 第四章左权民歌深受观众欢迎的原因的分析包括左权民歌被大众接受的原因分析和对左权民歌审美功能的分析。左权民歌被大众接受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审美观念趋向多元化、新创作技法对左权民歌的影响、现代媒体手段对左权民歌的宣传作用。左权民歌审美功能有三个:陶冶功能、认识功能和社会功能。 当今左权民歌的崛起,使人们重新领略到它的艺术魅力和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使人们直观地感觉到民间音乐的确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从而在大力倡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唤起人们对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关键词】:左权民歌 审美 演唱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07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引言11-13
  • 第一章 左权民歌概述13-18
  • 1.1 左权民歌的起源与发展13-15
  • 1.2 形式分类15-18
  • 1.2.1 大腔15-16
  • 1.2.2 小调16
  • 1.2.3 开花调16-17
  • 1.2.4 杂曲17-18
  • 第二章 左权民歌文本的审美分析18-28
  • 2.1 左权民歌的题材内容之美18-22
  • 2.1.1 丰富美18-21
  • 2.1.2 真实美21
  • 2.1.3 民俗美21-22
  • 2.1.4 新颖美22
  • 2.1.5 通俗美22
  • 2.2 左权民歌歌词之美22-26
  • 2.2.1 朴实自然之美23
  • 2.2.2 浓郁的左权风味和地方特色之美23-24
  • 2.2.3 稚拙天真美24
  • 2.2.4 情感美24-25
  • 2.2.5 意境美25-26
  • 2.3 左权民歌中的审美趣味26-28
  • 2.3.1 理趣之美26
  • 2.3.2 智趣之美26-27
  • 2.3.3 雅趣之美27-28
  • 第三章 左权民歌演唱风格的审美分析28-31
  • 3.1 高音美——高亢有力 洒脱自然28
  • 3.2 低音美——宽厚结实 丰满有力28-29
  • 3.3 长音美——宽广悠扬 流畅清新29
  • 3.4 繁音美——绚丽多彩 细腻华丽29
  • 3.5 韵味美——情深味足 别具风格29-31
  • 第四章 左权民歌被观众接受的审美分析31-37
  • 4.1 左权民歌被大众接受的原因31-32
  • 4.1.1 审美观念趋向多元化31
  • 4.1.2 新创作技法对左权民歌的影响31-32
  • 4.1.3 现代媒体手段对左权民歌的宣传作用32
  • 4.2 左权民歌的审美功能32-37
  • 4.2.1 陶冶功能33-34
  • 4.2.2 认识功能34-35
  • 4.2.3 社会功能35-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0-41
  • 致谢41-42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42-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磊;赵英华;;原生态民歌崛起的必然性及意义[J];中国音乐;2006年04期

2 施咏;;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中的阴柔偏向——兼谈民族性别角色的社会化[J];中国音乐;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10639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0639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a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