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从民间习俗看民间音乐的创生性及转换

发布时间:2017-10-20 07:13

  本文关键词:从民间习俗看民间音乐的创生性及转换


  更多相关文章: 民俗音乐 礼乐 民乐


【摘要】:音乐在民俗中曾经是参与组织协调民间社会的主要途径,也是民众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音乐也因此获得了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动力。音乐与民俗的共生关系,启发我们重新思考民乐的文化主场,同时重视民俗与音乐生存的重要性,在音乐与民俗的互相融合中,我们会看到民俗音乐的价值与生命力。本文论述了音乐与民间习俗的关系,探讨了民俗音乐的多重社会文化功能、民俗音乐的生存机制与原理,指出:民俗音乐构成中国民族音乐重要的文化景观,也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音乐已形成自己独特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传承体系,包含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有助于文化的认同、文化交流、文化传播。随着当代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大国形象日渐清晰,中国民族音乐中的民俗音乐应该成为我们走向世界的文化品牌。
【作者单位】: 集美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民俗音乐 礼乐 民乐
【基金】: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福建婚丧习俗与民间器乐研究”(JA12204S)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著名历史学家王尔敏在其著作《明清庶民文化生活》中,曾对民间音乐的生存能力感到费解,他说:“在此有一些费思考之问题,向来少人谈及。是即庶民职工未尽相同,年岁更加歧异,非出政府编组,而一朝呼唤,即可结集众人各持乐器一同合奏种种乐曲。虽不能进至于高妙境界,然绝非胡乱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薛艺兵;“音乐民俗”界说[J];中国音乐学;1992年04期

2 范晓峰;关于民俗音乐研究学术定位问题的若干思考——兼及民族音乐学及相关问题[J];中国音乐学;199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宝民;;合并院校文化和谐建设的理性思路[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曹士文;;浅议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缺失及其发展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0期

3 李城;迟震;;梨乡唢呐乐班的田野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谢安国;高举党的精神旗帜 建设中国先进文化[J];安康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5 胡惠庆;论民族精神培育的核心内容及其原则[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马昕;高山流水韵依依——山东筝派、武林筝派《高山流水》比较[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7 秦怡红;;当代中国法律文化冲突的原因及其解决路径[J];北方论丛;2010年03期

8 石新竹;;钢琴改编曲《二泉映月》理解与演奏[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7期

9 吕利平,郭成杰;试论体育考古思维方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10 何坦野;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岳天明;郝世亮;;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化研究及其意义——以新疆游牧少数民族妇女为例[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陆应飞;;外国留学生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问题探析[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3 陆应飞;;略论对外汉语教师的基本素质[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4 张开城;;哲学视野下的文化和海洋文化[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陈玉平;;对布依族文化现状及前景的几点思考[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6 岳天明;郝世亮;;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化研究及其意义——以新疆游牧少数民族妇女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金科;;传统民间美术与包装设计[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4 范兴坤;中国大陆地区图书馆事业政策研究(1978-2008)[D];南京大学;2010年

5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燕飞;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创作对新音响的探索与实践[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吕京;西部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桂韩;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郝建杰;《诗经·国风》地域性考论[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雪;语文教育中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姣美;明清以来的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D];湘潭大学;2010年

3 廖婷;王中山筝乐艺术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薛亮;曹东扶古筝艺术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占祺;对钢琴协奏曲《走进新时代》中钢琴演奏技法的研究及其部分作品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邵焕举;“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刘欢;传承古韵载新声[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雄;“害羞”之墙[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陈琛;三坊七巷文化品牌的传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朝霞;三坊七巷文化对女性意识觉醒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艺,葛美琳;民族音乐学与民俗音乐研究[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李咏敏;宋代民俗音乐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3 段文;;浅谈民俗音乐的社会功能[J];艺海;2009年08期

4 李昕;叶姿含;;土族民俗及民俗音乐[J];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5 小岛美子,俞人豪;音乐史学与民俗音乐学——关于口传文艺研究的方法[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6 孙以诚;中国民族器乐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7 黄欣;《鼓怪》《秋思》《田园牧歌》——一套民乐佳品[J];实用影音技术;2003年09期

8 庄涤坤;;民乐催开五色花[J];北方音乐;2007年01期

9 师闻;;搞民乐团选择曲目很“纠结”[J];小演奏家;2011年03期

10 ;库客世界音乐之旅 五彩的泰国[J];小演奏家;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刚;叶(木丽)琴;;浅议“新民乐”与民乐[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2 蔡晓绚;;地方文献与广州地区民俗音乐文化[A];拓展与深化——全国民办高校图书馆与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耿家林;;音乐教育功能论[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4 田艺苗;;试论复调公共课教学[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苏昱;石蓓;孟子厚;;民乐自相关函数有效持续时间和分析时窗的关系[A];中国声学学会200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夏博雯;孟子厚;;混响处理对音乐情感感知的影响[A];泛在信息社会中的声学——中国声学学会2010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周晓燕;;青铜时代——乐舞的神化与人文启蒙[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8 姚小鸥;;汉魏六朝曲唱文本的破译及其在乐府文学研究中的意义[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张国庆;;孔子的音乐实践与理论[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10 任福全;;如何组织辅导社会音乐活动[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朴东生;民乐电视大赛谱写盛世华章[N];音乐周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张小兰 伊志友;中国民乐离世界有多远[N];中国文化报;2002年

3 张小兰;民乐发展需要新作品[N];光明日报;2003年

4 陈冰;女子十二乐坊何以出名?[N];深圳商报;2004年

5 补东生;女子十二乐坊现象的启示[N];音乐周报;2004年

6 赵伟;民乐发展拒绝“崇洋媚外”[N];中山日报;2008年

7 朱文伟;中国民乐奏响世博主题[N];中国贸易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严长元;中国民乐新声唤市场[N];中国文化报;2001年

9 陈俊;跨越时空的聆听[N];光明日报;2004年

10 汪建根;民乐普及有喜有忧[N];中国文化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艳;从“门图”到“搭班”:上海民俗音乐传统的变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2 轩小杨;先秦两汉“和”的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3 李方元;宋史乐志研究[D];扬州大学;2001年

4 李丽敏;文化的嫁接[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5 阮清河(Nguyen Thanh Ha);“橘 生 淮 北”[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6 孙晓晖;两唐书乐志研究[D];扬州大学;2001年

7 张丽;闵惠芬二度创作初探[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8 李晋源;中国洞箫音乐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凤萍;哈尼族奕车支系民俗音乐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2 马海卿;试论中国民乐与新民乐现象的比较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艳;朴东生民乐指挥艺术及其音乐思想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4 聂麟枭;《汉书·礼乐志》的文本细读与历史叙述学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5 吴艳辉;历史的界河——论先秦“礼崩乐坏”之“乐坏”[D];河北大学;2003年

6 李逊芳;上海市杨浦区学校民族器乐教育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杜元媛;关于民俗音乐走进普通高校音乐课堂的若干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明明;中国古代雅乐文化分期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9 蒋丽霞;汉乐府音乐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汪润锋;先秦儒家乐论的伦理美学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65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065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4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