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德彪西声乐套曲《被遗忘的小咏叹调》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0 13:11

  本文关键词:德彪西声乐套曲《被遗忘的小咏叹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德彪西 印象主义 音乐风格 法国艺术歌曲 演唱分析


【摘要】: 克洛德·阿希尔·德彪西(Claude Achille Debussy,1862-1918)是世纪之交最具独创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创作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到20世纪音乐的桥梁。他用自己独特的音乐语汇开创了印象主义乐派,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奠基人。德彪西的音乐创作非常广泛,涵盖了艺术歌曲、钢琴曲、管弦乐、歌剧等多方面。其中艺术歌曲的创作贯穿了他一生的创作轨迹。 德彪西的艺术歌曲是诗与乐的完美结合。对于学习法国艺术歌曲的演唱者来说,德彪西的艺术歌曲是必须认识和学习的。他一生共创作了100多首艺术歌曲,发表60余首。声乐套曲《被遗忘的小咏叹调》(Ariettes Oubliees)是其早期的代表作之一。从《被遗忘的小咏叹调》开始德彪西逐步树立起了自己的歌曲形象,逐步完善了在歌曲中表现出的音乐个性。该套曲旋律优美,充满了难以描绘的忧郁,歌词节选自象征派诗人保尔·魏尔伦(Paul Verlaine,1844-1896)的诗集《无言的浪漫曲》(Romances Sans Paroles)。 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着重介绍德彪西艺术歌曲的创作及风格。第二部分介绍了象征主义诗派代表诗人魏尔伦的生平与创作。德彪西创作的法国艺术歌曲很多是采用魏尔伦的诗歌谱曲。第三部分除了对该套曲的风格特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也对该套曲中的六首作品进行详细的演唱分析,从而对德彪西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最后是结论:德彪西艺术歌曲是诗与乐的完美结合,要在理解印象主义绘画以及象征主义诗歌的基础上来演唱作品。声乐套曲《被遗忘的小咏叹调》确立了德彪西独有的、个性鲜明的音乐表现方式,学习这套作品对于深入掌握德彪西艺术歌曲的演唱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德彪西 印象主义 音乐风格 法国艺术歌曲 演唱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05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引言9-10
  • 第一章 德彪西艺术歌曲的创作10-24
  • 第一节 德彪西的音乐创作10-16
  • 一、德彪西的创作经历10
  • 二、德彪西的创作风格10-16
  • 1、印象主义绘画、象征主义文学及印象主义音乐10-13
  • 2、德彪西音乐创作的风格特征13-16
  • 第二节 德彪西艺术歌曲的创作16-24
  • 一、法国艺术歌曲发展概况16-17
  • 二、法国艺术歌曲的演唱方法17-18
  • 三、德彪西艺术歌曲创作的三个阶段18-20
  • 四、德彪西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20-24
  • 第二章 保尔·魏尔伦与声乐套曲《被遗忘的小咏叹调》24-27
  • 第一节 保尔·魏尔伦的生平及创作经历24-25
  • 第二节 《被遗忘的小咏叹调》的创作背景25-27
  • 第三章 声乐套曲《被遗忘的小咏叹调》的分析研究及演唱处理27-52
  • 第一节 声乐套曲《被遗忘的小咏叹调》的歌词分析27-37
  • 第二节 声乐套曲《被遗忘的小咏叹调》的音乐分析37-48
  • 第三节 声乐套曲《被遗忘的小咏叹调》的演唱处理48-52
  • 结论 德彪西艺术歌曲学习及演唱的总结52-53
  • 参考文献53-54
  • 后记5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清明,张洋;谈曲式分析的小型曲式图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柳玉刚;杜拉斯之印象手法——杜拉斯的小说《琴声如诉》的文体特点[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邵华;古典奏鸣曲式溯源[J];德州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王岱超,胡郁青;如何提高高师声乐集体课的教学效果[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吴扬廷;西部音乐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大有可为[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6 郭蓉;巴托克音乐的形式和特点[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杨菁;伍润华;;标题与形象的虚实处理——李斯特《塔索:哀诉与凯旋》的音乐形象分析[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杨秦生;关于肖邦和他的钢琴叙事曲创作的探析[J];甘肃高师学报;2001年04期

9 梁粤梅;论《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演奏[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2年03期

10 李真;;浪漫主义时期钢琴艺术的两座高峰——肖邦与李斯特的创作特征之比较[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惠芳;;时空的“对话”——由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观思考当代基础音乐教育改革[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2 杨丽娟;原型理论与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的文化批评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秦川;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的五度关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4 觉嘎;西藏传统音乐的结构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5 杨贤宗;文艺复兴观念、建筑原理和美术风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7 黄志鹏;我国音乐科技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婷婷;勋伯格的宗教思想对其音乐创作的影响[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9 田晓宝;论西方古典合唱艺术的和谐与崇高美学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岩;本特松十五首二部创意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小戈;“软”系统方法论在声乐活动中的应用初探[D];河南大学;2002年

3 王小力;巴托克《第三、第四弦乐四重奏》分析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鑫;爱伦·坡短篇小说的现代性[D];湘潭大学;2002年

5 徐璐;美国作曲家塞缪尔·巴伯钢琴作品创作技法的分析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天星;和声思维在复对位写作中的运用[D];河南大学;2003年

7 常晶;论二十世纪后期我国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8 徐娟;一部有特色的回忆录——论夏多布里昂《墓外回忆录》[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姜源傅;戴望舒的诗论[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杨健;音乐表演的情感维度[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10673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0673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c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