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蒙古族风格的弦乐四重奏创作
发布时间:2017-10-31 07:03
本文关键词:论蒙古族风格的弦乐四重奏创作
【摘要】: 弦乐四重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但是一直到18世纪,海顿才确定了弦乐四重奏的模式,使其成为音乐家公认的最理想的室内乐形式。 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弦乐艺术在中国的出现、传播与发展,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1919年,萧友梅创作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是中国最早的弦乐四重奏作品。 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弦乐四重奏逐步为广大观众所接受和喜爱。同时,对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视,人们开始探索创作弦乐四重奏作品来供世人欣赏,从而了解并熟知蒙古族音乐文化的深邃内涵。作曲者们汲取蒙古族民间歌曲与说唱音乐的精华,融汇中西方音乐创作技法,各种带有蒙古族风格的音乐体裁的作品频频出现。弦乐四重奏作为经典的音乐体裁之一,运用到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民族化音调特征中也是较艰难的探索,因为弦乐器在表现具有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作品中很难发挥自身的技巧,故创作的蒙古族风格弦乐四重奏作品数量较少。 笔者仅搜集到了近些年已出版发行的三首蒙古族风格的弦乐四重奏作品,本文将对这三首乐曲加以分析和归纳,寻找相似相同的特征来说明蒙古族风格的弦乐四重奏与其他弦乐四重奏的不同之处。探讨怎样继续完善内蒙古地区近年来弦乐四重奏的创作,在研究及教学领域更好的开拓弦乐四重奏的课题是本论文的创新点。
【关键词】:蒙古族风格 弦乐四重奏 音乐形态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14.9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3
- 一、国外简要概况8-9
- 二、国内的简要概况9-11
- 三、研究目的11
- 四、研究现状11
- 五、研究方法及思路11-12
- 六、本文的创新及主要观点12-13
- 第一章 蒙古族风格弦乐四重奏总体特征13-17
- 一、调式13-14
- 二、民歌音调14-15
- 三、运用多声部技法15
- 四、蒙古族风格弦乐四重奏其地域、来源、风格等与其他弦乐四重奏之不同15-17
- 第二章 蒙古族风格弦乐四重奏音乐的构成17-51
- 一、主题构建17-25
- (一) 民歌主题17-22
- (二) 民族风格主题22-25
- 二、曲式结构25-35
- 三、和声分析35-36
- (一) 三度叠置运用35-36
- (二) 非三度叠置的运用36
- 四、织体形态36-40
- (一) 主调织体的写作37-39
- (二) 复调织体的写作39-40
- 五、演奏技法分析40-51
- (一) 滑音运用40-42
- (二) 拨弦的运用42-43
- (三) 倚音的运用43-44
- (四) 泛音的运用44-45
- (五) 节奏节拍45-49
- (六) 重奏的配合49-51
- 第三章、蒙古族风格弦乐四重奏对内蒙古音乐创作的意义51-55
- 一、创作技法的传承与发展51-52
- 二、对音乐教育的影响52-54
- 三、对器乐作品创作的启示54-55
- 结论55-57
- 参考文献57-59
- 附录59-66
- 致谢6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巩贺凯;丁芷诺室内乐作品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2 裴蓓;20世纪前期中国原创弦乐作品的美学特征从中国美学思想史的视野看[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21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121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