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调幽兰》序之“宜都王叔明”考——兼及《幽兰》谱的抄写年代
本文关键词:《碣石调幽兰》序之“宜都王叔明”考——兼及《幽兰》谱的抄写年代
更多相关文章: 碣石调幽兰 序之 宜都王叔明 兼及 幽兰 抄写 年代
【摘要】:正一、《碣石调幽兰》概况《碣石调幽兰》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琴谱,也是唯一一首用文字谱的方式保存下来的琴曲。该谱抄卷原珍藏于日本京都市西贺茂神光院,现归属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为纸本墨书一卷,卷高27.4公分,全卷卷长423.1公分。①此谱在我国长期淹没无闻,直至清末杨守敬(1839—1915)在日本访书时方得见之。光绪十年(1884),我驻日公使黎庶昌(1837—1896)将之编入《古逸丛书》,得以刊载行世。该谱抄本后还记录了59个曲调名,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南省长沙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关键词】:
【分类号】:J632.31
【正文快照】: 一、《碣石调幽兰》概况《碣石调幽兰》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琴谱,也是唯一一首用文字谱的方式保存下来的琴曲。该谱抄卷原珍藏于日本京都市西贺茂神光院,现归属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为纸本墨书一卷,卷高27.4公分,全卷卷长423.1公分。①此谱在我国长期淹没无闻,直至清末杨守敬(1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华东;丹阳郡、县沿革小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叶;杨宗稷及其《琴学丛书》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晖;“爱民如子,尤恤茕独”——唐贤官才子灩信陵史实钩沉[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李晖;《剧谈录》及其作者史实考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马慧贤;;王韶经营熙河策略评议[J];才智;2011年29期
4 赵立伟;;汉熹平石经历代变迁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李晖;论杜牧的“和州诗”——杜牧皖境诗文研究之一[J];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张军;《现代汉语词典》注音拼写的连写分写问题[J];辞书研究;2000年02期
7 李晖;“远不忘君,志在忧国”的熊vΑ罴撇抛友芯恐齕J];池州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8 韦宝畏;许文芳;;西夏地名考释——以ДX.02822《杂集时要用字》为中心[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刘們,吴家荣;贵州产地道中药的本草考证(一)——朱砂[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10 曾大兴;柳永宦迹游踪考述[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安树伟;张晓;;黄河流域管理与协调发展研究[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2 赵振华;徐有钦;;隋左武卫将军周法尚墓志研究[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建杰;《诗经·国风》地域性考论[D];上海大学;2011年
2 周晶晶;《世本》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李关勇;文人·官员·社会变革[D];山东大学;2011年
4 彭飞;隋唐东北边塞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胡安徽;历史时期武陵山区药材产地分布变迁研究(618-1840)[D];西南大学;2011年
6 陈开颖;性别;;信仰;;权力[D];郑州大学;2012年
7 纪永贵;中国口头文化遗产——董永遇仙传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谭志词;越南闽籍侨僧拙公和尚与十七、十八世纪中越佛教交流[D];暨南大学;2006年
9 李辉;北朝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国家与民间救灾措施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余意;“词学吴中”与明代词学之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伟;《筹办萍乡铁路公牍》整理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娟;《颜山杂记》校注及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匡和;《傅与砺诗集》校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茜茜;李世熊散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闵晓丹;试论北魏皇族墓志所反映的宗族关系[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赵娟;云南竹枝词民俗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乔菊影;徐州出土汉代铜镜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8 魏海波;《江苏兵事纪略》点校及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姜乃菡;《拾遗记》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宝成;郭o旒捌洹逗鏵幪檬费芯縖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埙;论《碣石调·幽兰第五》文字谱乐曲考古框架网络图[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2 吴文光;论古琴音乐中的情感形象生理记录法[J];音乐研究;1984年03期
3 梁铭越;古琴曲《碣石调·幽兰》的自律结构学[J];音乐研究;1991年01期
4 吴文光;中国音乐现象的美学探索[J];音乐研究;1993年03期
5 成公亮;打谱是什么?[J];音乐研究;1996年01期
6 王德埙;;(去冖手)法研究与六家《幽兰》打(去冖手)之比较——唐抄本《碣石调·幽兰》考证之一[J];民族艺术;1992年03期
7 王德埙;;百余年间《幽兰》古谱之研究述评[J];民族艺术;1993年01期
8 许健;;古琴家是怎样“打谱”的[J];人民音乐;1958年01期
9 吴钊;碣石调《幽兰谱》——琴曲文字谱简介[J];人民音乐;1962年03期
10 戴微;琴曲《碣石调·幽兰》谱版本研究[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章华英;古琴音乐打谱之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本文编号:1127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127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