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魏晋南朝雅乐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4 03:28

  本文关键词:魏晋南朝雅乐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魏晋南朝 雅乐 音乐文化


【摘要】: 雅乐是用于郊庙朝会的正乐,是中国儒家礼乐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文化。西周时期是礼乐荣盛的顶峰,西周雅乐也成为了以后雅乐建设的理想追求。经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后,首次致力于雅乐恢复的是西汉,继之东汉的继续发展,形成两汉自成为雅的雅乐体系。在此过程中,雅乐作为皇权正统性和国家力量象征的功能被不断地强化,雅乐成为皇朝正统性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皇权衰弱,儒学式微,但礼乐建设仍然受到重视,历朝均有制作,并在此阶段得到了较大发展。魏晋南朝雅乐的发展应分为两个阶段,其一为东汉末年战乱,使两汉典章文物坠于战火,幸得曹魏、西晋两朝保存下了汉朝旧乐,并创立了禅让皇朝雅乐制作的拟古典范。其二在晋室东渡后,南方政局趋于稳定的形势下,依靠乐人迁徙,使得汉魏旧乐南归,同时在五礼研究的繁盛及南方独特的文化气息下,催生出的南朝雅乐发展的高峰。梁武帝时期,在前朝的积累下,在音乐器物、乐律发展和国乐体系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使得梁朝雅乐成为正朔所在。 在魏晋南朝雅乐的发展过程中,奠定了雅乐拟古化创作和以乐合礼的基本趋势,此后历朝的雅乐均以此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在梁朝最终奠定的雅乐体系,成为隋唐雅乐建设的典范,同时部分南方音乐由俗入雅,形成日后的隋唐乐部,成为隋唐雅乐的奠基。 本文将魏晋南朝雅乐置于整个汉唐音乐发展的背景中,进行各阶段的考察。从魏晋南朝雅乐的制作过程、雅乐体系及其特有的时代特征和对隋唐雅乐的影响等方面,来阐述魏晋南朝雅乐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其内在规律,并进一步确定其历史地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0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晓峰;;魏晋南朝时期的堰埭建设[J];阅江学刊;2011年03期

2 赵维平;;中国与东亚诸国的雅乐及重建雅乐的思考[J];中国音乐;2011年02期

3 李文才;张琛;;魏晋南朝太子舍人、太子中舍人职掌的发展与变化[J];阅江学刊;2011年03期

4 本刊记者;;享受音乐、享受生活 第七届文博会雅乐荟“音乐与生活”中心城分会场报道[J];家庭影院技术;2011年06期

5 胡劲茵;;追古制而复雅正:宋初乐制因革考论[J];学术研究;2011年07期

6 郑莉;;明代太常乐官考[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东仪秀树;李照;;体验的五件利器[J];日语知识;2011年08期

8 吕友仁;王文艳;;“郑卫之音”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金千兴;奚治茹;;金千兴《心韶金千兴舞乐七十年》节选[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音乐知多少[J];小演奏家;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才;;试论魏晋南朝太子舍人、中舍人职掌的发展与变化[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高慧斌;;试析魏晋南朝家学兴盛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简修炜;夏毅辉;;魏晋南朝庄园社会的阶级结构述论[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4 王嘉川;;胡应麟论魏晋南朝史学——明代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之一[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杨济亮;;福州u嵜竦木裎幕頪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6 崔浩;;建国以来六朝军事研究综述[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金子修一;;关于中国古代举行即位仪礼的场所[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五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新郑古都与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胡沧泽;;闽南人的性格特征[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9 高樝;;建国六十年来六朝职官制度研究综述[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荣有;柯曙光;;汉画中的钟鼓乐悬综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秋怡;雅乐高速明年开工[N];四川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张欢;“新雅乐”为哈辉导航[N];音乐周报;2009年

3 记者 江宇;雅乐高速公路明年开工[N];雅安日报;2008年

4 记者 周昆 张毅;直通上海 雅乐高速公路昨日开工[N];雅安日报;2009年

5 记者 黄颖;雅乐高速明年开工 三年后建成通车[N];成都日报;2008年

6 记者 朱良骏;文博会音乐分会场启幕[N];深圳特区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张启民;赤峰雅乐 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N];赤峰日报;2010年

8 广东 沈苏民;金雅乐GLDB-25B多功能电炖煲不加热检修[N];电子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莫俊;文化惠泽于民 文艺雅乐于众[N];南宁日报;2010年

10 陈各辉;闽中雅乐 北宋遗响[N];福建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清;两汉魏晋南朝州刺史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2 李琼英;魏晋南朝寒人仕进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陶新华;魏晋南朝中央对地方军政官的管理制度研究[D];北京大学;2000年

4 张小梅;唐代中日音乐文化交流史专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曹贞华;西周至唐宫廷雅乐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6 赵雷;士族与魏晋南朝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陈琳国;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89年

8 徐冲;“汉魏革命”再研究:君臣关系与历史书写[D];北京大学;2008年

9 聂永华;初唐宫廷诗风流变考论[D];陕西师范大学;1996年

10 周景勇;中国古代帝王诏书中的生态意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露艳;魏晋南朝雅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倩;西汉雅乐发展探析[D];山东大学;2010年

3 路佳琳;北宋景yP—嘉yP年间的雅乐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4 聂丛竹;中国雅乐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与流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邹学莉;魏晋南朝表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谭玲;魏晋南朝骈体公牍文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7 段娟娟;魏晋南朝士大夫旅游活动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马仲春;魏晋南朝会稽四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郑月平;从历史文化学的角度解读北宋之雅乐[D];西北大学;2005年

10 李书萍;魏晋南朝的琅琊王氏家族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20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220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0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