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贵州民间乐器姊妹箫的调查、观察与思考
本文关键词:对贵州民间乐器姊妹箫的调查、观察与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形制结构 生存状况 客观规律 初级阶段 改革 保护 文化意义
【摘要】: 当代,社会正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时期,传统民间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困境。我省的民间器乐总体上处于濒危状态,保护、继承与发展是总的文化发展方针。本文以姊妹箫为研究对象,运用专业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以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田野工作所收集到的资料为基础,并吸收借鉴民族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理论、研究方法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交叉研究。首先,通过田野工作(个人采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获取姊妹箫的乐器形制、结构、流传区域、历史沿革概况、乐曲内容、类别、社会功能及现状等口碑资料。然后,搜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研究专著论文,了解前人对姊妹箫研究的历史,并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从而明确本文的研究方向、宗旨及意义。以姊妹箫为切入点,选用恰当的研究方法(分类法、归纳法、音乐形态分析法、统计法等)对贵州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历史及其走向进行赋予哲理性的逻辑分析,使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了解姊妹箫这一音乐事象所具有的人文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0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阳地;谭勇;;离愁别绪歌千载断肠声里唱《阳关》——琴曲《阳关三叠》述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陈波;;论指挥美学在传统文化思想中的升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3 胡守勇;;民族学应用的新模式——文化策划[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周云水;;小民族的生计模式变迁与文化适应——人类学视野中的独龙族社会结构变迁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5 崔善子;;黔东南苗族民歌探析——以“飞歌”为中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6 王攀攀;;震后新生:羌区学校教育重建中的问题及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7 汤夺先;;略论学科意义上的生态人类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程炳杰;申育林;;论欧洲合唱艺术的“和谐美”[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高琪;;生态人类学学科研究综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祁晓霜;;人类学与教育学的结合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定贵;;从“言旨话”观屯堡人的历史记忆[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郭铁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护理[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董晓红;;搭建科学和人文融合的桥梁——从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透视艺术教育的审美价值[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4 孙守迁;王鑫;刘涛;汤永川;;音乐情感的语言值计算模型研究[A];2006年首届ICT大会信息、知识、智能及其转换理论第一次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王志芬;;云南省建水县民族民间歌曲的人类学研究[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6 舒丽丽;;对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茶腊村多元宗教文化的田野考察[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7 张跃;代世萤;;《司岗里》传说与佤族婚姻家庭形态[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8 李诠林;;台湾原住民作家的现代诗写作智慧[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罗大中;朱建平;;医家传记研究中引入影视人类学方法的前景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10 徐心希;;泉州书院、社学的发展与朱熹理学思想的深化[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彬;西方钢琴前奏曲的三个重要阶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雯;番瑶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7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8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9 孙晓烨;赋格写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10 李欣欣;现代性体验下苗族乡村妇女的家庭生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建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白雪;《中国民间小戏与西方音乐剧比较研究》用黄梅戏《天仙配》和音乐剧《猫》为例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3 杨慧;冀北地区“漫瀚调”演唱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莹莹;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分析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晖阳;黎族婚俗视野下的法律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林正梅;20世纪50--80年代中韩钢琴作品创作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雅婧;现代视唱练耳教学理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戈宁;东北民歌女性角色演绎的“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21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221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