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石家庄丝弦”旦角演唱探究

发布时间:2017-12-02 22:03

  本文关键词:“石家庄丝弦”旦角演唱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石家庄丝弦 旦角 演唱 借鉴


【摘要】: 石家庄丝弦是河北省特有的古老剧种之一,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石家庄地区土生土长的地方戏,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民间素有“一昆、二高、三丝弦”的说法。由于石家庄丝弦诞生在民间并流行于乡里,因此带有浓郁的泥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形成了“真声吐字、假声行腔”的独特演唱风格,分为生、旦、净、丑诸行。石家庄丝弦属弦索腔系,为“曲牌与板式混合体”,音乐分为官调和越调两部分,官、越两调又含有各自的板式唱腔和曲牌唱腔。石家庄丝弦早期的主要伴奏乐器为:弦索、月琴、三弦、“京家伙”;现在的主要伴奏乐器为板胡、曲笛、笙、“苏家伙”。 石家庄丝弦中的旦角从过去发展到今天,应该是各个行当中变化最大的。首先,在扮演者方面由男性变为女性;其次,在演唱方法上有所变革,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从早期真、假声转换脱节到现在真假混合声的运用,达到了各音区声音的统一和连贯。经过漫长的演变和一代又一代旦角演员们的努力,不管是从气息、共鸣和真假声的转换,还是从咬字吐字、行腔与润腔等方面,她们在艺术实践中都积累了丰富的演唱方法和经验,并且使旦行在石家庄丝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另外,经过调查研究,笔者将旦角演唱的艺术特征归纳为:演唱语言的民间性、演唱音色的地方性和演唱方法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分为三个章节进行论述。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研究的对象、背景、意义、现状和方法五个方面。第一章是对石家庄丝弦的概述,分别从石家庄丝弦的产生发展和基本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梳理,介绍了石家庄丝弦的起源、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音乐结构、伴奏乐器及行当划分;第二章是文章最重要的部分,笔者在对“石家庄丝弦”旦角演唱考察的基础上,对其演唱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旦角扮演者和其演唱方法的流变情况及原因,系统地解析了丝弦旦角的演唱方法和用声技巧,并从文化的角度对其演唱的艺术特征进行了解读;第三章通过分析石家庄丝弦旦角演唱方法的可行性,从咬字行腔、用声方法和演唱情感表达三个方面,论述了民族声乐对丝弦旦角演唱方法的借鉴。 中国的民族声乐要想建立自己的体系,除了向西方学习科学的演唱方法以外,还要从本国的戏曲、说唱等多种传统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以发展自身并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格。基于对石家庄丝弦旦角演唱的学习、了解和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其演唱方法和艺术标准对民族声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解决声乐演唱中的某些问题并使之完善,尤其是在咬字行腔、用声方法和情感表达三个方面,很值得民族声乐演唱者借鉴和学习。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16.2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蓉;常德丝弦表演特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463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2463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8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