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浙江畲族山歌中假声运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2 22:09

  本文关键词:浙江畲族山歌中假声运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音乐艺术 畲族 山歌 少数民族音乐 艺术创作 假声运用 演唱


【摘要】:畲族文化古老而深厚,畲族山歌有着独特的魅力。音乐界涉及畲族山歌的研究由来已久,成果颇丰。但对畲族山歌演唱中假声运用方面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对畲歌的基本特征,假声形成原因及假声的运用等方面展开研究,对畲族山歌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丽水学院艺术学院;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畲族,是浙江省最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大多集中在浙西南丽水市的景宁、云和等县。它是一个有本民族语言却没有本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畲族人民靠“歌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歌)来传递本民族的思想,它的传递方式是口传心授,集中而生动地反映了畲族的历史、政治、生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文珍;ul歌假声及其根源[J];中国音乐;198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亭;朱玲;;全国青歌赛四种唱法命名及曲目规定刍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何静;;怎样提高歌唱中的声情并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3 程虹;;学习声乐演唱应解决的几个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4 丁一凡;;浅析“中国唱法”提出的合理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5 李婧;李强;;浅谈歌剧《唐璜》中二重唱《让我们携手同行》中女中音的声音处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6 赵大海;;高教师范专业声乐教法初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于敏;;高师声乐技能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施启龙;;浅谈美声唱法与当代民族唱法的融合[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常诗竞;;声乐集体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线颖莹;;高师声乐教学之“主体间性”理论探微[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重光;;二十年来客家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客家文化研究(上)[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雯;番瑶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屠金梅;豫东太昊陵庙会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小龙;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4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徐美辉;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袁瑾;汉传佛教瑜伽焰口与全真道教铁罐施食仪式音乐比较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7 吴慧娟;福建仙游三—教仪式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8 王兵;大连音乐文化生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9 陈志强;音乐作品及其权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洁;多元碎片的镜面还原[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慧;冀北地区“漫瀚调”演唱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戈宁;东北民歌女性角色演绎的“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卓;借鉴、融通及其它——中西花腔女高音演唱艺术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方淋淋;从音乐社会学角度论高师声乐教学改革[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文皓;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歌唱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国栋;康保二人台的艺术特征[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韩艳;《孔空声乐练习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丽娟;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时代性特征[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赵妍;由“吴碧霞中西合璧唱法现象”思考声乐教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东恩;论新时期民族声乐的特征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冰凌;;黎锦晖的爱国歌曲艺术创作[J];艺术百家;2010年05期

2 孙鹏;;关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问题[J];戏剧文学;2003年12期

3 张黎明;;双排键电子琴演奏中对民族音色的模拟[J];艺术百家;2010年S1期

4 刘继锋;美丽的地方[J];音乐天地;2004年07期

5 龙廷才;;侗族《玩山歌》[J];民族艺术;1986年02期

6 李霞;;浅析音律曲韵与笔墨丹青的异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7 王建欣;;音乐表演与创作漫议[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8 何艳霞;;音乐与绘画:鲜明的艺术个性共同的审美取向[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马斌;;小探央视文艺对我国音乐艺术发展的影响[J];中国报业;2011年12期

10 李恩忠;;论音乐的社会功能——以苏州“胜浦三宝”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佳明;;试论芦墟山歌的保护与传承[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苗笛;;维也纳音乐文化给哈尔滨音乐的启示与思考[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3 杨敬伟;;芦墟山歌曲调创新初探[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 虞永良;;《汝尔歌》是一部杰出的自然主义作品[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蒋效伦;;弘扬和发展木洞山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荣誉称号[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6 许佳明;;一方水土一方歌[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7 张贻灿;;奇特的民歌音韵 古朴的生活场景——新化山歌赏析[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8 谢建平;;浅谈音乐艺术中情感表现的本质与特殊性[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9 周海宏;;音乐欣赏课相关的美学、心理学问题分析(讲座提纲)[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王玉翠;;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谈少儿舞蹈创作体会[A];新世纪优秀学术成果评选暨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感受一种音乐气质[N];中国文化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蔡萌;品牌企业与艺术结缘的背后[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牛寒婷;篮协为何禁《忐忑》?[N];中国艺术报;2011年

4 深圳特区报记者 袁粮钢 戴晓蓉;《交响山歌·客家新韵》唱进国家大剧院[N];深圳特区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吴子桐;不朽的音乐 伟大的悲情[N];中华读书报;2010年

6 朱榕;冲淡典雅的中国古代音乐艺术[N];中国档案报;2004年

7 李荣;《坡芽歌书》唱出壮族爱情三部曲[N];西部时报;2009年

8 张勇 何炳武 李祖坤;紫阳山歌离申遗有多远[N];人民政协报;2004年

9 记者 钟镭;湘南学院音乐艺术周激情启幕[N];郴州日报;2005年

10 梅影邋孔芒;滚板山歌走出“深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德群;壮族山歌与人的社会化[D];南京大学;2012年

2 梁啸岳;音乐沉寂[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3 郑土有;吴语叙事山歌演唱传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柳进军;原始与现代的邂逅[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5 赵礼;萌芽·弥撒·基因·遗传[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6 姜小鹏;论乔治·克拉姆音乐中的音色与织体[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7 张璐倩;黑格尔音乐美学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8 范秀娟;黑衣壮民歌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单林;稻作文化之谷[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10 杨俊光;唱歌就问歌根事[D];苏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旭;用母语说话[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2 谢晶晶;不同话语视角的上海三大报纸对音乐事件的表达与建构[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3 赵璞;从“改造国民性”看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渗透[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4 杨艳丽;关于印度尼西亚巽他人佳美兰音乐德宫的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5 卢晶晶;北印度雅曼拉格的分析与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6 李s,

本文编号:12464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2464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9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