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
本文关键词: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
更多相关文章: 美声唱法 民族唱法 美声作品的民族风格 民族作品的美声借鉴
【摘要】: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孕育出的歌唱形式,两种唱法即有相同之处,也有区别之处。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用开放的审美理念,将本土艺术与外来艺术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中国的、科学的、可立于世界声乐艺术之林的中国新声乐艺术。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基金】:新疆石河子大学2012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师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之探索》课题编号JG—2012—155
【分类号】:J616-4;G642
【正文快照】: 引言:每个国家或民族都有不同的声乐文化,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演唱形式与歌唱风格,它是多层次的,它可以将该国家独特的历史、风格、性格反映出来,,它也代表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水平。中西传统声乐艺术观念的差异,是各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为声乐艺术注入各异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荣蓉;;从多元音乐文化视角透视吴碧霞演唱的“中西合璧”[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11期
2 张连葵;;“花儿”演唱中美声唱法的运用[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张旭东;;中国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字声问题及审美差异[J];人民音乐;2010年01期
4 郝晶华;徐寅晨;;新时代绽放的花朵——由“吴碧霞现象”谈歌唱艺术[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5 张洪波;;蒙古长调借鉴美声唱法发声技巧的教学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董艳丽;;吴碧霞歌唱艺术的魅力探析[J];大舞台;2011年09期
2 陈露;;浅谈吴碧霞的歌唱艺术[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04期
3 孙兴友;;中国传统民族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J];大舞台;2013年03期
4 薛锋堂;;基于对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探索研究——以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为例[J];价值工程;2012年11期
5 万林媚;;中西合璧之唱——评吴碧霞的歌唱艺术追求[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7期
6 赖丽;;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比较论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章莉;;美声为何不美,何以更美?——对当代美声作品创作、表演的一些思考[J];音乐创作;2011年04期
8 崔影;;中国当代民族声乐的审美及浅析[J];艺术研究;2012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妍;由“吴碧霞中西合璧唱法现象”思考声乐教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琰;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共融性问题考察与反思[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3 陈睿;接受美学视阈下声乐艺术跨界交融现象探析[D];西南大学;2009年
4 孙静;“三女合一”[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池文杰;浅谈“吴碧霞现象”对一名歌唱演员的启迪[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6 张健;内蒙古“美声艺术”的历史与现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7 刘琳;李兰宗声乐教学艺术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施雪钧;;吴碧霞:中西合璧的夜莺[J];世界;2006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凤;;论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异同与融合[J];艺术广角;2007年04期
2 马馨萍;;民族与美声在唱法上的几点区别[J];飞天;2011年08期
3 ;为什么说美声是科学的唱法?[J];校园歌声;2007年05期
4 ;民族唱法的窍门(一)[J];校园歌声;2008年08期
5 肖兵;发声方法在三种唱法中的运用异同[J];怀化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6 李秀珍;;三种唱法的多向交汇[J];戏剧文学;2003年09期
7 王阿力;美声与民声辨析——兼答高师音乐系学生常提的一个问题[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欧阳蓓蓓;;民族声乐唱法之我见[J];艺术教育;2007年01期
9 刘莉;;三种唱法之比较研究[J];广播歌选;2007年04期
10 刘玉山;;中国民族唱法与意大利美声唱法之异同[J];电影评介;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群;王建;高下;沈晓辉;俞晨杰;杨烨;;美声与民族唱法中不同元音嗓音测试分析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2 马建华;;“面罩”唱法在民族唱法中的运用[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3 聂秀娥;;弘扬音乐文化 服务和谐社会[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庄民权;;声乐训练的民族化问题[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5 陈茉玲;;歌唱呼吸散论[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6 车小红;;试论高校声乐教学的师生素质和教与学关系[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7 杨曙光;;多维文化视野中的专业声乐教育——首届中国大众音乐高层论坛暨2005年《中国大众音乐年鉴》年会上的讲话[A];首届中国大众音乐高层论坛暨2005年《中国大众音乐年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施王伟;;谈现代歌曲创作的走向[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9 苗鸿信;;我国通俗唱法的基本特征[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10 纪露;;高雅与通俗的“界定”——看戴玉强独唱音乐会有感[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洁;“千人一面”辩[N];音乐周报;2003年
2 孙焕英;“青歌大赛”三问[N];北京日报;2006年
3 天水市歌舞团 杨涛;浅谈民族声乐与民族唱法[N];天水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周静 沈仕卫 实习生 季节 王晶 段成柱;贵州最适合用民歌来抒发[N];贵州日报;2008年
5 贺白丹;呼吸就像闻花香 吐字须先练朗诵[N];深圳特区报;2006年
6 记者 谭雅竹;省第二届青歌赛民族唱法决出单项奖[N];云南日报;2007年
7 显舟;偶然与必然[N];音乐周报;2006年
8 李小莹;民族唱法的路不止一条[N];中国艺术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吴月玲 实习记者 张亚萌;青歌赛美声组为何中国歌曲唱得少[N];中国艺术报;2006年
10 王秉锐;我对金钟奖声乐比赛的几点感受[N];中国艺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琰;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共融性问题考察与反思[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2 陈芳芳;论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演唱技巧的影响[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3 张慧勇;“三种唱法”之我见[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4 田洁;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之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肖萍;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歌唱技巧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徐硕;红梅盛开 喜获众芳[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胡莎莎;“吴碧霞现象”声乐教学理念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扬;洋为中用 推陈出新[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坚;美声唱法在当代中国发展概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旭丽;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文化特征及价值[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1297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297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