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宫、调三层次概念”的哲学思考
本文关键词:“均、宫、调三层次概念”的哲学思考 出处:《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均’是七声调域之所在,‘宫’是五声宫系的音律组合。""一均"含"三宫"、"一宫"含"五调"、"七律"决定"七声"、"调高"决定"调式"……。诸如此类,蕴涵着基本的哲学原理。只有透过"辩证统一"的哲学视角来审视、解读"均、宫、调三层次概念",才能对此有所感悟、理解和掌握。
[Abstract]:"The 'all' is the seven tone domain where the" Palace "is the five tone temperament palace Department combination." "a" "house", with "one" with "five tone", "Untitled" decided "seven tone", "increase" decision "mode." and so on, implication the basic principle of philosophy. Only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of dialectical unity "to examine, interpret, palace, three levels of concept, can this be perception,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ing.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黄翔鹏“宫调学”理论体系研究》(项目号:12YJA760039)的阶段成果之一
【分类号】:J612.1
【正文快照】: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发表了徐荣坤先生撰写的《“均、宫、调三层次概念”真的能够成立吗?》的文章,该文对笔者《“均、宫、调三层次概念”之内涵》(下称《内涵》一文(见本刊2011年第3期)提出批评质疑,同时对“同均三宫”原理再次予以否定。因徐先生诚恳地“希望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徐荣坤;“同均三宫”是一种假象和错觉[J];音乐研究;2003年02期
2 刘勇;“同均三宫”琐谈[J];音乐研究;2003年04期
3 徐荣坤;;“正声音阶”的由来及其无穷的贻患[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赵宋光;“一百八十调”系统观念的结构逻辑[J];中国音乐学;1998年04期
5 杨善武;;史料史实与“同均三宫”[J];中国音乐学;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琳;;音乐教学中即兴活动的价值与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赵珂珂;;古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才智;2012年11期
3 方丽萍;;中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趋势[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刘宝山;;句擟浅谈[J];东南文化;2010年05期
5 郭慧颖;;音乐教育现状下的中国传统音乐[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6期
6 田园;;浅析黎英海声乐作品伴奏曲中和弦结构的民族化[J];大舞台;2010年09期
7 彭子珊;;当代中国古琴音乐传播的社会学思考[J];大众文艺;2010年13期
8 吴春丹;;“同均三宫”理论体系及其研究述略[J];大众文艺;2012年04期
9 王耀华;;中国南音的保护与传承[J];福建艺术;2008年01期
10 林娜;;古曲新奏——论刘德海《霸王卸甲》的艺术风格[J];福建艺术;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樊祖荫;;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三题[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玫;“中立音”音律现象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0年
2 郭克俭;豫剧演唱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3 杨玉成;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4 章华英;古琴音乐打谱之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5 曾智安;清商曲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英睿;二十世纪的中国筝乐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7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8 郑俊晖;朱熹音乐著述及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康瑞军;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10 刘晓江;中国近代和声技法的调域类型及历史走向[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晏文;黎英海歌曲选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初益辰;宋代宫廷音乐机构设置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张昀;论原生态民族音乐创作中的美学呈现[D];云南大学;2010年
4 刘娅娅;律学计算体系的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王丽丽;郑觐文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周庆恬;推剧发展现状研究—兼及戏曲进高校的可行性探索[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杨银波;紫阳民歌音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任思静;民族音乐在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重要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许珩哲;古琴艺术与当代受众的对接研究与思考[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10 侯晓宏;2009北京传统音乐节纪实与传承模式之探索[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翔鹏;曾侯乙钟、磬铭文乐学体系初探[J];音乐研究;1981年01期
2 刘勇;何为“同均三宫”——“同均三宫”研究综述[J];音乐研究;2000年03期
3 刘勇;“同均三宫”琐谈[J];音乐研究;2003年04期
4 冯洁轩;调(均) 清商三调 笛上三调[J];音乐研究;1995年03期
5 杨善武;;姜白石词调歌曲的解译问题[J];音乐研究;2012年06期
6 罗科昀;智者千虑 或有一失——关于黄翔鹏先生在《宋书》、《晋书》“荀勖奏议”文献上的失误[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李成渝;“同均三宫”的理论与实践——学习黄翔鹏先生相关论述的心得之二[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8 黄翔鹏;“弦管”题外谈[J];中国音乐;1984年02期
9 郑祖襄;从音乐实践中认识传统乐学理论——评黄翔鹏《中国传统音乐180调谱例集》[J];中国音乐学;2004年01期
10 李成渝;;《南诏奉圣乐》“五宫异用”是“同均三宫”理论的实证——黄翔鹏《乐问·五十五》的解读兼答友难[J];中国音乐学;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宋光;“一百八十调”系统观念的结构逻辑[J];中国音乐学;1998年04期
2 刘永福;“均”≠“宫”[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李成渝;均、宫、调是三个层次——学习黄翔鹏先生相关论述的心得之三[J];音乐探索;2001年01期
4 荣世生;论我国传统的三种七声音阶形式——兼评《传统七声音阶三分说证伪问题的提出》[J];中国音乐学;1998年01期
5 林林;浅谈中国传统七声“音阶”[J];中国音乐;2004年01期
6 杨善武;且不论“均”是否等于“宫”——谈《“均”≠“宫”》一文中的问题[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刘永福;;论“调高”[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刘永福;;“均、宫、调三层次概念”之内涵[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谢志强;音律在中国民族音乐中的应用[J];广东艺术;2002年05期
10 李超;中华音律史悠悠[J];中国音乐;198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晓江;;属七和弦中三全音的价值及律数[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田合禄;;孔子对音乐的贡献——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家之二[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赵山林;;金元词曲演变与音乐的关系[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路应昆;;文词格律与词曲音乐兴衰[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明;;中国传统吟诵音乐及其唱法[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6 钱一凡;孔江平;;民歌男高音嗓音研究初探[A];第九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小吴;老曲新唱:《古·玩》上市[N];中国文化报;2005年
2 李霞邋见习记者 丁根明;松阳发现古曲《徵凡》[N];丽水日报;2008年
3 戴劲松;“琴瑟和鸣”乐器合奏重现,恍然大悟“琴瑟之好”[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郭明城;关于单簧管在潮剧伴奏中应用的探索[N];潮州日报;2007年
5 萧忠伟 首席记者 雷玲;海城打夯号子:劳动与艺术的完美展示[N];鞍山日报 ;2007年
6 曹敏燕邋姚红雨;中乐西化还是坚持民族特色[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陶盈舟;“撩人”琴弦动 吉他“升”音起[N];华夏时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紫茵;唐建平为皇冠镶上音乐明珠[N];音乐周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张民生;唐时雅乐又响起[N];闽南日报;2005年
10 张可;唐玄宗与仁明天皇 音乐帝王同留佳话[N];中国文化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玫;“中立音”音律现象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幼平;大晟钟与宋代黄钟标准音高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安潮;石磬形态通考[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2 金鑫;弦乐四重奏音准初探[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3 闫志远;钢琴调音理论及实践的相关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4 苏英伟;关于二胡演奏中音准问题的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涛;钢琴音响的乐律学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5年
6 林燕;泉州南音乐器制作及其音律现象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7 赵亮;中国管乐器初探[D];厦门大学;2002年
8 吴浩琼;琵琶音律的研究[D];温州大学;2011年
9 李晓龙;五代十国时期音乐及其文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10 齐丽花;钢琴制造工艺与音律理论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3985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398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