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赣西民歌的衬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8 16:19

  本文关键词:赣西民歌的衬词研究 出处:《电影文学》2009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赣西民歌 衬词


【摘要】:赣西民歌中大量地使用了衬词,且衬词的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体现出鲜明的地方色彩,极大地丰富了赣西民歌的表现力。本文对《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西省分卷》中的四百九十二首赣西民歌作了初步的考察,主要使用图表法、比较法分析了号子、山田歌、小调、灯歌、风俗歌、儿歌、生活音调等各种体裁的赣西民歌,对其中所出现的衬词进行了分类,概括了赣西民歌中衬词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初步挖掘出赣西民歌中衬词所蕴涵的部分文化内涵,试图从衬词这一切入点初步探讨赣西民歌的艺术特色和地方特色,对研究、演唱、继承和发展赣西民歌有着积极的作用。
[Abstract]:In the folk songs of western Jiangxi, a large number of contrast words have been used, and the contrast words have various forms and rich connotations, which reflect the distinct local color. It has greatly enriched the expressive power of the western Jiangxi folk songs.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n 492 Jiangxi folk songs in the Chinese Folk songs Integration, Jiangxi Province, mainly using the chart metho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horn, mountain Tian Ge, minor tune, lantern song, custom song, children's song, life tone and other genres of Ganxi folk songs, which appeared in the lining words classified.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lining words in the western Jiangxi folk songs, and preliminarily excavates som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the lining words in the western Jiangxi folk song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be into the artistic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lk songs in the west of Jiangxi from the starting point of ci lining, which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studying, singing,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the folk songs in the west of Jiangxi.
【作者单位】: 宜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基金】:2006年度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赣中西地区民间歌曲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5WX201)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存在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1]1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晨;;浅析《雅鲁藏布大峡谷》[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2 薛婷婷;;昌黎民歌衬词、衬腔的运用[J];大家;2011年17期

3 文艳春;肖艳平;;中国传统民歌中衬词的功能探析——以江西赣南客家民歌为例[J];北方音乐;2011年07期

4 萨日娜;;蒙古族长调民歌歌词的艺术特征[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门雪;;浅谈声乐演唱中歌唱语言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1年13期

6 高贺杰;;马·鱼·小孩——生态视角下的鄂伦春歌唱[J];音乐研究;2011年04期

7 周敏;;侗族哆耶舞浅论[J];文化月刊;2011年06期

8 莫祥章;王蓉芳;;沅湘傩歌的音乐特征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田果;;鹤庆甸北田埂调[J];今日民族;2011年04期

10 狄马;;民歌的魅力之源[J];延安文学;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明春;;论中国歌曲的衬字运用[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2 荣世生;荣蕙荞;;欢歌笑语飞满天——山东传统风俗小调简析[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初征;;从《欢乐的哈鱼岗》看赫哲族民歌的变化演唱[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4 郭崇林;;黑龙江民族民间歌谣述评[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5 汤彬;;马山民歌与荆楚文化渊源考究[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6 杨敬伟;;芦墟山歌曲调创新初探[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7 虞永良;;试论河阳山歌的特点[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8 徐秀福;朵海生;;话说三川田野情歌“库咕笳”[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9 段珍莲;;浅谈大通“花儿”与老爷山花儿会[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10 张翔;;郫县民歌——汉民族中盛开的一朵奇葩[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侯碧云;桑植人民智慧的结晶[N];张家界日报;2010年

2 朱仕珍 刘培蓉;巴山民歌的艺术特色[N];巴中日报;2007年

3 杨少勇 李才锦;通道侗家爱唱喉路歌[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朱砂;四川民歌:一朵朵美丽的鲜花[N];中国文化报;2006年

5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一中学 蔡惠清;精选教法 提高效率[N];音乐生活报;2010年

6 李延红;因地而异的达斡尔族音乐[N];音乐周报;2007年

7 显舟;再说“Up儿调”[N];音乐周报;2003年

8 蔡际洲 钱仁平;“格萨尔王”的故事[N];音乐周报;2004年

9 李延红;东北渔猎民族的歌声[N];音乐周报;2007年

10 李延红;山林狩猎民族之歌[N];音乐周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高贺杰;因“韵”而“声”[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2 巴奈·母路;灵路上的音乐[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乔馨;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岩洞嘎老文化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周亮;花儿的文学性与音乐性关系及传承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玉娟;黄冈民歌的衬词衬腔探析[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2 郑玉林;陇东民歌的特征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楚亚丽;山东成武民歌演唱风格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金山;论河州“花儿”及其改编曲的语言特点[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左代楠;哈尼族民歌“哈巴”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王轶舫;赣北武宁打鼓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晨燃;菏泽地区民歌曲调与演唱风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胡贤波;湖北京山民歌的风格及演唱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来敏;临清民歌旋律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10 刘斌彬;鲁颂音乐作品浅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41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441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a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