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
本文关键词: 民族声乐艺术 审美取向 内涵 趋势 出处:《大舞台》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有许多宝贵的审美思想精髓,我们要加以继承。同时,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审美趣味,从文化背景出发,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继承中国传统声乐审美理论的有益精髓,吸收西方声乐艺术审美理论的先进成果,从而构建完美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取向。
[Abstract]:There are many valuable aesthetic essence China national vocal music art, we should inherit them. At the same time, the aesthetic orientation of national vocal music art should fully embody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and aesthetic intere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background, standing in the heigh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imes, the beneficial China inherited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vocal music aesthetic theory, absorb the advanced achievements of Western vocal art aesthetic the theory, in order to build the perfect Chinese national vocal music aesthetic orientation.
【作者单位】: 山东省德州学院;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一、民族声乐艺术的内涵从广义上讲,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主要包括民歌、民族歌剧、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和传统的戏曲、曲艺说唱、民间民歌表演等;从狭义上讲,是指演唱民族歌曲的新时期民族声乐唱法。民间民歌演唱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即是民族唱法,民族唱法较民间民歌演唱更科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西安;对音乐传统传承、变异与创新的再认识[J];人民音乐;2003年12期
2 郭建民;从对“韵味”的追求,看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J];中国音乐;2002年04期
3 雷红薇;传统文化与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标准[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岑琳;;中国先秦“大美”观与“崇高”之比较[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崔显艳;;美学:一门年轻的学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4期
3 吕雪梅;;论上巳习俗对晋代文人及其创作的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雷亚林;;再现民族声乐中的审美情趣[J];北方音乐;2012年04期
5 许金;美育命题的现代性转换[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徐徐;;木之美情之韵——李庄建筑审美透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6期
7 潘殊闲;;论《文心雕龙》的和谐文论观[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吕曼;闻惠芬;;论古代吴地陶器、玉器的文化涵义和乐器功用[J];长江文化论丛;2007年00期
9 王金凤;章辉美;;美的历程——中国女性美的演变与社会变迁[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毛白滔;;中国传统空间形制的意与象[J];创意与设计;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利民;;内蒙古动漫产业的文化资源及发展取向[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华金余;从赵树理到赵本山[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高明;和实生物[D];天津大学;2011年
4 丁媛;《庄子》丑意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波;生存论视野下的审美超越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6 徐林祥;镜与日: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7 陈永春;科尔沁萨满神歌审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冯民生;中西传统绘画空间表现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9 李淑霞;王安忆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翟恒兴;走向历史诗学[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潘云萍;汉字“象”的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谢菁;基于声乐演唱的艺术美探究中国民族声乐之“韵”[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惠;唐诗柳意象审美文化价值新探[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王芳;试论中国画的线外之“线”[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6 史修竹;五味调和的审美功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喻俊;美学视域下普通高校体育院系田径课程的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蒙士斋;现代园林塑石假山设计理论探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李娜;中国古典美学“味”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晓鹏;美学视域下的后现代广告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常香玉;民族唱法漫谈[J];音乐研究;1983年03期
2 李西安 ,瞿小松 ,叶小钢 ,谭盾;现代音乐思潮对话录[J];人民音乐;198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培发;;浅议电影音乐创作[J];电影文学;2008年24期
2 曹毅;土家歌谣的巫文化内涵[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3 李江;;鄱阳湖渔歌的内涵及艺术特色[J];农业考古;2007年06期
4 王良化;;背景音乐的经济价值[J];电影评介;2008年09期
5 白丽萍;;浅析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J];北方音乐;2009年06期
6 车小红;谈歌唱的艺术表现[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7 张建国;合唱教学“同构性”原理运用[J];音乐探索;2000年04期
8 马树春;让世界充满爱:流行歌曲中的人道主义——中国流行歌曲主题研究之三[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9 陈煜斓;;渴求新知与崇尚传统——李叔同“学堂乐歌”创作的文化取向及其意义[J];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10 李洪波;;对强化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思考[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印英;;少儿舞蹈的时代性[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2 李德隆;;和声学及和声教学的人文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畅萍;将“传承”与“借鉴”有机融合[N];运城日报;2011年
2 杨红;民族器乐的独奏化趋势[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周国安;在大师班学歌唱[N];音乐周报;2007年
4 李京玉;端正心态才能收获艺术考级[N];音乐周报;2007年
5 吴丽萍;中西音乐审美差异的思考[N];福建日报;2000年
6 黄培昭;让舞蹈架起沟通的桥梁[N];人民日报;2007年
7 卜大伟;中国乐曲奏响克里姆林宫[N];中国艺术报;2007年
8 桃桃;精彩不怕埋没[N];中国文化报;2004年
9 本报驻京记者 吴越;人们为何“还唱着过去的歌”[N];文汇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红艳;关于音乐脱盲的初步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孙金霞;楚乐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何天生;张智斌民族声乐艺术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思思;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及其探索[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5 田威;关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姜碧石;当前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冯渊;从央视“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比赛透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文静;三代“喜儿”演唱艺术的对比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9 王路路;歌唱家方初善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10 石春轩子;寻根求源唱新歌——浅谈五首改编民歌[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4464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446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