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域文化为载体推进高师音乐教育课程建设
本文关键词: 地域文化 载体 高师 音乐教育 课程建设 出处:《艺术百家》2009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地域幅员辽阔,最终形成了在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统一基础上的中华文明。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地域风情的地方音乐更是中华文明中的瑰宝,但就目前我国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来看,其对于地方特色音乐的容纳与吸收、发扬与保护远远不到位。本文将就这一问题,提出以地域文化为载体,融其于高师音乐教育课程建设之中,发挥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涵,探索一条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有效途径。
[Abstract]:Our country has a long history and vast territory, and finally formed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on the basis of rich and diverse regional cultural unity. Music is a cultural phenomenon. Local music with regional customs is a treasure in Chinese civilization. Howeve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music education in normal universities in China, it can accommodate and absorb the music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is far from perfect. This article will put forward to take the regional culture as the carrier, melt it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u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the normal university, and give play to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the regional culture.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way to reform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music education in normal universities.
【作者单位】: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
【分类号】:J60-4
【正文快照】: 最近笔者在桂林人论坛中浏览到一个有趣的话题,主题是谁来救救我们的彩调?话题中提及桂林地方戏目前冷清的现象。话题引起热烈的讨论。有的人说看不懂,有的人说不知道在哪里能看到,更有的人直接呼吁在中小学课本中要加入彩调教育的题材。笔者作为高校音乐教师,听见如此强烈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建勤;彭恩;;傈僳族服饰所透射出的地域文化内涵[J];甘肃农业;2006年11期
2 王亚军;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3 张飞龙;高师音乐招生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音乐教育;2002年05期
4 徐艳萍;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模式改革的思考[J];中国音乐;2003年04期
5 姜艳平;;加强地方文献工作 传承地域文明成果[J];黑龙江史志;2009年17期
6 张继东;;从合阳面花看中国民间美术[J];文艺争鸣;2011年10期
7 华勇;;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家具”设计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艺术教育;2011年07期
8 马达;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素质教育[J];音乐研究;1998年04期
9 凌宪初;大赛后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0年02期
10 何军;高师音乐教学现状与改革[J];教育探索;200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应方德;;地域文化与地方志[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2 罗国彪;;地域文化特色在青岩古镇保护规划中的传承[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利民;;博物馆与地域文化[A];秦晋豫三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8年
4 傅广典;;重视地域文化的认定、发掘与保护——房陵文化圈启示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何联华;;毛泽东诗词中的荆楚地域文化特色[A];毛泽东诗词研究丛刊(第一辑)[C];2000年
6 孔翔;陆韬;;传统地域文化形成中的人地关系作用机制初探——以徽州文化研究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康君;;现代化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地域文化的关联[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8 徐苏;;镇江六朝文化研究[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葛景春;;继承与超越——论李白诗风与地域文化的关系[A];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彭水清;佟庆;;基于深圳地域文化的客家民居保护利用[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常铁;公平一些吧[N];吉林日报;2004年
2 施立学;吉林地名与地域文化[N];协商新报;2009年
3 王向龙;地域文化到底惹谁了[N];中国质量报;2003年
4 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省社科联基地;地域文化的研究与开发[N];安徽日报;2005年
5 宋生贵;开掘民族与地域文化资源[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谢晓苏 朱光泽 晨迪;日本对战争的责任不能回避[N];成都日报;2010年
7 记者 李欣;指导中国地域文化通览青海分卷编撰工作[N];青海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燕志华;地域文化,在援建中交融[N];新华日报;2010年
9 记者 冯骥;遵循基本要求 保质保量完成撰写工作[N];西藏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李向红 杨小玲;陕派电视剧异军突起[N];陕西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燕;地域文化与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殷晓峰;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与效应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班红娟;国家意识与地域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张海;前后蜀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钟乃元;唐宋粤西地域文化与诗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兆增;水疱性口炎病毒反向遗传重组载体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6年
7 刘海;纳米脂质体包裹P53治疗鼻咽癌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钟晓刚;肝干细胞作为肝细胞癌靶向基因治疗载体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裴小倩;全球化背景下有关中国学前教育的地域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温新宇;人CD38分子的克隆表达、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岚;李R既俗髌返陌褪裎幕蚚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2 娜布其;阿拉善额济纳土语的特殊词语与地域文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敏;基于地域文化视角的西安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沈慧萍;地域文化视野中的电视社教节目[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洪靖慧;京派海派情景喜剧及其地域文化背景比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6 曹锋;地域文化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7 侯慧中;地域文化视野中的路遥小说及其创作心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凌飞;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旅游风景区景观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潘永建;空白罪状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10 袁中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对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629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462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