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音乐美育与大学生道德心理建设初探

发布时间:2018-03-03 21:08

  本文选题:音乐美育 切入点:道德心理 出处:《音乐创作》2009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道德心理建设是大学生自我发展与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音乐美育对此具有独到的作用与功能,能完善人性和人格修养而提升人生境界、促进道德心理的形成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不断将音乐美育渗透到大学生道德心理建设之中,改进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生态。
[Abstract]:Moral and psychological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college students' self-development and school education, and music aesthetic education has a unique role and function, which can improve human nature and personality and enhance the realm of lif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moral psychology and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ously infiltrate music aesthetic education into the moral psych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to improve the ecology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J60-4;G6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平;教师的创造性人格及培养模式[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2 袁爱玲;创造性发展与培养研究新进展[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李剑;昔日裴斯泰洛齐与当今素质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4 林崇德;关于创造性学习的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柳克奇;新世纪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创新教育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6 王德宠,周晔,王建;大学生创造性人格调查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林寿康,王承坤;论教育中应如何贯彻“以人为本”[J];保山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8 何晓知,章罗庚,李香华;定向运动对创新素质教育培养的研究与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刘万鹏,孙宏伟;高校冰上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冰雪运动;2003年04期

10 马勇军;在学科教学法教学中培养创新型教师[J];滨州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许春翎;;古典文学作品英译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阐释——兼评林语堂译介《浮生六记》中的审美体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马坤;王建中;;增强大学生创造力的心理训练探索[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尹爱青;;解放、创造、发展——生命质量提升的本质意义——音乐审美教育人学价值透视[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爱玲;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及其理论构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斌;手球运动情境中直觉决策的实验研究与运动直觉理论的初步建构[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吕万刚;竞技体操创新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4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何见得;人才资源开发有效对策基础理论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6 尹爱青;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温恒福;教育创新组织的领导与管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田霖;金融地理学视角下的区域金融成长差异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10 王娥蕊;3~9岁儿童自信心结构、发展特点及教育促进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文玉;基于网络的过程性创新素质数学评价系统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文利;面向新世纪高校创造教育教学模式的建构[D];河北大学;2000年

3 张军杰;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开发的初步探索[D];苏州大学;2001年

4 高闯;科技活动课程理论与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5 班春虹;数学建模培养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6 钟跃;优化英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素质[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赵淑兰;创造性个性特征的公众观的调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吕强;生命的困境和超越的自由——试论庄子的“逍遥游”[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曲霞;小学作文创造性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李冬梅;对小学教师的创造力培养观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文华;莫斯科出版《关于论战的艺术》[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12期

2 童志光;;学生品德教育中的心理学问题(三)[J];四川教育;1980年03期

3 续枫林;;苏联当代文学一瞥[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4 培里;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体育系《体育心理学》(初稿)讨论会在秦皇岛举行[J];心理科学;1983年05期

5 徐晨;教师道德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1984年03期

6 陆生;名言格言对德育心理的反馈作用[J];殷都学刊;1985年01期

7 B.潘菲洛夫 ,常文;社会心理气候[J];国外社会科学;1985年08期

8 金宗美;;从知识到信念和行动——苏联大学生成长的道路[J];国际观察;1985年04期

9 陈战国;;魏晋人的道德观[J];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04期

10 朱林;道德心理学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198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岑国桢;;从公正到关爱、宽恕——道德心理研究三主题略述[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岑国桢;;5~11岁儿童道德移情、助人行为倾向及其关系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秦敬民;任学兰;;社会转型期道德心理与道德教育伦理观[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李文;吴丽萍;陈瑞梅;;“黑哨”现象犯罪成因的主体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5 方光华;;论孔孟的仁义与天道[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二)[C];2004年

6 陈战国;;儒家的道德人格[A];2004年学术前沿论坛哲学分会坛论文集[C];2004年

7 肖三蓉;;人格与道德心理:儒家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比较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王东梅;;社会心理与德育工作[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瑛(作者单位:唐山师范学院);社会变革期的道德教育与道德心理[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中外学者共同探讨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N];光明日报;2000年

3 重庆市教科所 潘光玲;关于音乐审美教育与幼儿审美能力发展的讨论[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4 朱凤荣 蒋桂玲 乔文林;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评价标准[N];河北经济日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贺利娟 实习记者 徐丽红;道德也能打分,,你信吗[N];中国财经报;2003年

6 柴素芳 邵彩玲;高校德育创新新论[N];华东旅游报;2004年

7 韩洪刚;我国人口政策面临新难题[N];科学时报;2004年

8 柴素芳 邵彩玲;高校德育如何创新[N];人民日报;2004年

9 梁周敏;道德的精神支柱[N];光明日报;2005年

10 尹晓华;对中学生仅有“杰出教育”是不够的[N];四川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戚小村;公益伦理略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建辉;时尚的道德审度[D];中南大学;2002年

2 孙茂华;教育伦理评价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谢红;柔性管理在高中生道德人格构建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胡春晓;民商法诚实信用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李海霞;当代大学生道德心理分析与德育实效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6 谢志涛;网络犯罪及其防范[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7 蔡秋梅;论德育对学生个性教育的主导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宝卿;论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环境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锐;校园文化对大学生道德心理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10 戴宏;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心理分析及对策[D];黑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62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562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5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