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二胡音乐的人文关照

发布时间:2018-03-03 21:17

  本文选题:二胡音乐 切入点:时代背景 出处:《中国音乐学》2009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已经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一起发展了千余年的乐器——二胡,如今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从各种专业性比赛、文艺演出到寻常百姓的自娱自乐,二胡音乐在社会中产生了广泛影响。本文即从时代背景、审美特征和文化符号三个层面,探讨二胡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社会身份。
[Abstract]:Erhu, a musical instrument that has developed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culture for more than a thousand year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with the public, ranging from various professional competitions, literary performances to the entertainment of ordinary people. Erhu music has a wide influence in socie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nique charm and social identity of Erhu works from three aspects: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symbols.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分类号】:J632.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步振勇;;二胡百年历程初衡[J];艺海;2007年03期

2 吴红非;刘文金二胡作品的题材、技法和体裁[J];中国音乐;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振国;;减租、负担、生产:农业政策与乡村社会结构的变动——以抗战时期晋西北根据地为个案[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2 吴克明;谢涛;;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教育观[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李燕飞;王涛;;浅谈刘天华二胡曲中运弓技术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0年01期

4 徐琳;;如何更好培养二胡教学中的实践能力[J];北方音乐;2012年01期

5 曹丹;;浅谈二胡曲中的移植作品[J];北方音乐;2012年03期

6 卢爱国;;公民文化与社会监督[J];长白学刊;2006年01期

7 张园园;;情感体验在二胡演奏中的作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王玉玲;;扩大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探讨[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5期

9 程艳;;公共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的限制性因素分析——以经济为视角[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罗一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社会学诠释[J];沧桑;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任勇;;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政府转型:基于国家自主性的分析[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圣勇;税费改革后的乡(镇)政府结构变革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2 孙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董明;新兴商人群体形成与社会的转型[D];上海大学;2011年

4 花勇;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社会学思想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刘新力;现代化进程中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吴建华;明代官冗与官缺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7 艾萍;变俗与变政[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周清;中国共产党—社会沟通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9 江远山;近代中国地域政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王霁霞;行政法实施效果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树燕;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成功交融[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丽;试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的新变化[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3 卢浩然;刘同敏二胡教学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高磊;中国少数民族生育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潘文兴;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朱红;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的创作特征与演奏艺术[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7 苏飞;二胡曲《长城随想》的音乐学分析[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8 马慧斌;村民自治背景下的村民政治参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陈理;论陈耀星对二胡演奏艺术的创新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孙蕊;二胡演奏艺术中的少数民族音乐特色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立超;王美艳;;法国近代家具装饰图案的审美特征与发展演变[J];艺术探索;2008年02期

2 张瑶;;音乐欣赏教学要以“以审美为核心”[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4期

3 余德华;浅谈宋瓷艺术的审美特征[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5年03期

4 林阳地;;把一生奉献给你 我的二胡(外一篇)[J];黄河之声;2009年19期

5 黄玲萍;;王阳明在黔书法遗墨的审美特征刍议[J];艺术教育;1999年01期

6 刘俊;陈明友;;谈刘天华对中国二胡音乐的贡献[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11期

7 刁艳飞;;由《喜送公粮》看“文革”时期二胡音乐特点[J];大家;2010年14期

8 洛秦;方响考——兼方响所体现的唐俗乐音响审美特征[J];中国音乐;1989年02期

9 张玉雁;对比:戏剧艺术审美特征的重要手段[J];戏剧文学;2005年04期

10 韩晓光;;杨万里诗歌语言的审美特征[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艳玲;;炳灵寺北魏造像的时代背景[A];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王晓英;;二十世纪西方女性文学的审美特征[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3 宫强;;略论徽州建筑的审美特征[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4 李载龙;;浙江早熟梨产业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与策略[A];浙江省园艺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刘同为;花家涛;;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武术套路演练中的体现[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6 林兆育;;厌胜钱“木兰水涨”及其时代背景[A];福建省钱币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7 潘懋元;;制定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应明确时代背景和发展理念[A];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8 刘文丽;;试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运用[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农倩倩;;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浅谈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A];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广西首届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邱国鹏;李勋祥;;融合与嬗变:论数码艺术设计的审美建构[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宁 中共安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把握时代背景 感悟重大意义[N];安康日报;2011年

2 安塞县王家湾中心学校 郭世杰;“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功能与审美特征[N];延安日报;2011年

3 哲学所 徐崇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4 纪太年;喻继高作品的审美特征[N];中国文化报;2005年

5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N];人民日报;2003年

6 明金维;此案看似孤例,却有“时代背景”[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7 文科;节奏感,书法艺术重要的审美特征[N];内蒙古日报(汉);2004年

8 北京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深刻理解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N];经济日报;2003年

9 罗技中国区经理 魏文杰;大时代背景下的绿色[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8年

10 蔡衡;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N];山西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媛;中国岩画的审美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丁立威;论乒乓球技术的审美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3 汪平;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及其流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臧丽娜;明清徽州建筑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胡根红;中国古代小品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赵小青;东方影像中的女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7 杨新刚;经济理性主义与90年代新都市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袁洁玲;探源动画之“魅”[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吕华亮;《诗经》名物与《诗经》成就[D];山东大学;2008年

10 王昌忠;综合性视野中的1990年代诗歌写作[D];苏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宇;论林徽因作品中梦的意象[D];西南大学;2009年

2 刘琳;宋代工笔花鸟画审美特征和形式语言在现当代作品中的延续与分离[D];湖北美术学院;2007年

3 姚雅琼;在温和与固执之间[D];兰州大学;2008年

4 秦红梅;宋代文人音乐的审美特征[D];山西大学;2007年

5 张静;城市特色景观的公众审美判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王燕;张抗抗创作论[D];苏州大学;2005年

7 杨媚;《诗经·国风》中的水意象解读[D];暨南大学;2006年

8 潘娣;论中国当代女性电影审美特征[D];郑州大学;2007年

9 潘红艳;论电视散文的审美价值及传播理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刚;凌叔华的小说创作及审美特征[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5627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5627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9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