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歌《美丽的星星给我安详宁静》的形与神
本文选题:意大利牧歌 切入点:音乐描绘法 出处:《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意大利牧歌《美丽的星星给我安详宁静》"形"调式特征、织体形体特征、有关变音应用的特点及旋律、音程、和声、低音形态方面创作特点的分析,详尽地归纳出作者马伦齐奥在这首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创作特征,进一步揭示了作品"神"精神内涵咏不宁静的心灵企盼和善与美的精神超越的体现。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talian pastoral song "the beautiful stars give me serenity" "shape" mode, texture for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variable and the melody, the interval, the harmony, and the form of the bass. The author summarizes in detail the creative characteristics shown by the author Malencio in this work, and further reveals the embodiment of the spiritual transcendence of the spirit of "God", which sings the untranquil spirit of hope for kindness and beauty.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61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翠华;;关于阻碍进行的理论探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吕茵;陈茜;;轻声唱法对花腔演唱的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周娟娟;;E.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的教学价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王文正;;马勒《五首吕克尔特歌曲》及其技法特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魏莉;;以审美的结构来理解音乐的流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8期
6 魏桂珍;;谈儿童声乐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7 华文健;;论维也纳古典乐派对交响曲的贡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8 张红霞;肖俊俊;;古希腊声乐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9 杨柳;;浅析歌剧《假面舞会》中奥斯卡的角色形象——兼谈咏叹调《她抬头仰望》的演唱[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10 谢伟;;论贝多芬音乐的时代精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进;;“T——X——D——T”模式与重构之考[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2 王琦;;科学传播的一种方式:释义——波爱修斯对科学知识传播的一种启示[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晡;;和声教学的阶段性、指向性和科学理念[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刘欢;;浅析宗教仪式音乐的心理影响与治疗意义[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一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彬;西方钢琴前奏曲的三个重要阶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晓烨;赋格写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许琛;阿沃·帕特钟鸣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4 蒋兴忠;普罗科菲耶夫九首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5 陈晶;基督教会学校女子音乐教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6 纪露;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音乐观念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7 陈根方;中国工尺谱的数字实现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9 秦川;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的五度关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10 曲致正;雷格尔的复调技法探索[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慧;冀北地区“漫瀚调”演唱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许莹莹;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分析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戈宁;东北民歌女性角色演绎的“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卓;借鉴、融通及其它——中西花腔女高音演唱艺术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沈琼;德彪西和拉威尔的创作特征比较及钢琴演奏技巧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谢菁;基于声乐演唱的艺术美探究中国民族声乐之“韵”[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毅;勋伯格早期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楠;普通高等院校声乐教学手段与教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文皓;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歌唱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娄姝妹;抒情女高音基莉·迪·卡娜娃的歌唱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宇琪;顾恺之和早期传神论[J];甘肃高师学报;2005年03期
2 张永权;;论人物速写的“静与动、慢与速、形与神”[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蒋海鹏;;中国画的写意性[J];才智;2009年14期
4 夏江华;;民间舞蹈的形与神[J];艺海;2006年03期
5 吕成喜;;随意写形 自心通神——关于中国画形与神的随想[J];美术大观;2008年07期
6 周永民;彭尊善;;韩美林艺术作品的形与神[J];文艺争鸣;2010年04期
7 李桦;论形与神及其他[J];美术;1984年04期
8 李贵银;;嵇康的养生观与道家、道教之关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9 郭强;;遗貌取神——中国书画艺术的写意方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0年04期
10 张国军;;感悟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风貌[J];语文学刊;2006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游贵雄;;根艺的形与神[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丁瑛;;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及展望[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5年
3 马士琳;;略谈孙思邈《存神炼气铭》[A];孙思邈养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举科;;动以养形 静以养神 论身体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目标与手段[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5 钱会南;;中医思维范式之人文内涵在体质诊疗中的应用[A];2007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全国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金丽;;中西医学临证现状人文思索[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芳;;端正素描造型训练的认识[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8 刘泰;邓旭;;试论中医养生理论对脑卒中预防的指导作用[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韩春生;李友林;晁恩祥;孟闫燕;;“形神理论”在古代、现代文献中的体现与应用[A];全国第七届中医药继承创新与发展研讨会文集[C];2008年
10 张安玲;;《内经》养生防病观[A];第三届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7——中医“治未病”暨首届扶阳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邹俊;形与神的再创造[N];中国旅游报;2000年
2 任秀玲;中医药学的“形与神俱”命题[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3 钱会南;人文天文并举 天人合一形与神俱[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4 任秀玲;形神范畴的形成发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5 孙再玲 河南中医学院 曹凤梅 河南省政法学院;武术教学中形与神的运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 路志正邋李俊德 整理;尊经养生 修德增寿[N];健康报;2008年
7 俞天白邋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编审;呼唤家长本位的回归[N];文汇报;2007年
8 李健;中国古典文艺学研究的学理沉思[N];文艺报;2008年
9 马文军;老人养脑有妙方[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10 保健时报特约专家 高荣林;睡眠要“早晚以时”[N];保健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克锋;魏晋南北朝文论与书画论的会通[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本桥京子;武家社会与日本养神之道[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燕凯;视觉与神遇[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孪t$;汉字符号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D];江南大学;2009年
2 陈春晖;道教生命哲学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3 苏珊山;浅析中国传统线描表现中的形与神[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4 费琼娟;文学翻译中形与神的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刘富林;《黄帝内经》形神合一理论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袁慧华;浅谈古代卷轴仕女画风[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7 张荔青;英语格律诗汉译探索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柴洋;《黄帝内经》精神养生考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刘娜;重构与整合[D];天津音乐学院;2006年
10 贾佳;应物象形[D];天津美术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15984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598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