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文化资源开发视阈下和谐歌圩的建构——以广西壮族为例
本文选题:壮族歌圩 切入点:壮族人 出处:《南方文坛》2009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歌圩是壮族传统歌唱活动的特定形式,也是壮族人民能歌善唱的集中体现,它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鲜明的民族个性、扎实的民众基础、深厚的文化渊源,是壮族民歌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理想化载体。
[Abstract]:Zheng GE Wei is a special form of traditional singing activities of Zhuang nationality and a concentrated embodiment of Zhuang people's ability to sing and sing. It has a long history of development, a distinct national personality, a solid popular foundation, and a deep cultural origin. It is the ideal carrier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Zhuang folk song culture resources.
【作者单位】: 百色学院中文系;
【基金】:200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西部民歌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以广西为例”研究成果之一批准号:08BMZ043
【分类号】:J6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刚;宋玉《讽赋》、《登徒子好色赋》与司马相如《美人赋》比较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焦瑞;;对豫剧当代传承模式嬗变的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刘洁;当代都市家族文化的变迁——以武汉司门口彭氏家族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6期
4 李莉;民俗旅游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7期
5 贾放;对外民俗文化教学散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芦平生,陈玉玲;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演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邹卫;;浅论中国民俗与旅游[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罗玲;重庆民俗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陈立萍;论邓友梅中篇小说《那五》的创作特色[J];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汤夺先;论藏族人生仪礼中的头饰[J];中国藏学;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汉忠;;汕尾市滨海民俗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王守恩;;社会史视野中的风俗——兼论传统风俗与传统社会[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徐国宝;《格萨尔》与中华文化的多维向心结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朱红;唐代节日民俗与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包胜利;成吉思汗传说与古代蒙古汗权思想[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5 马增强;《仪礼》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6 朱洪启;二十世纪华北农具、水井的社会经济透视[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7 特木尔巴根;雪山蒙古人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柳逸善;关于蒙古包的审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王鸣明;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毛巧晖;涵化与归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延娟芹;《晏子春秋》艺术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龚浩群;一个古老神话的再生与传承——湖北长阳廪君传说考察报告[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漆凌云;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4 张照;广西壮族传统文化与当代壮族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陈明义;嬗变的村庄[D];福州大学;2003年
6 吴晓;《搜神记》中的民间文学作品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7 田华;鲁班传说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8 魏红;中国古代文字崇拜现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9 蓝岚;联村壮族人生礼仪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慧;村落视野中的民族教育嬗变与区域文化适应[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光大;;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2 谭秀芳;;诗情画意锦中来(散文)[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3 饶任坤;;关于石达开的评价问题[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4 黄丰盛;;文艺队能代替歌圩吗?[J];中国民族;1980年03期
5 周宗贤;;瑰丽的壮锦[J];中国民族;1980年06期
6 罗尔纲;;李文彩传[J];学术论坛;1980年02期
7 翟汉球;;怎样正确对待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应积极引导 莫随意取消——也谈壮族“歌圩”[J];中国民族;1980年01期
8 广员;;壮族“歌圩”害处多[J];中国民族;1980年01期
9 程荧;;民歌的主流是好的[J];中国民族;1980年01期
10 尚士;;壮乡歌海采珠人——介绍壮族诗人黄勇刹[J];中国民族;198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韦琴琴;;屈原《九歌》与楚越“花林”诗歌文化的嬗变[A];中国楚辞学(第四辑)——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2年
2 王荔;黄贵权;;阿峨新寨侬人稻作文化中的山林保护[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余达佳;;浅谈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问世[A];宗教与民族(第叁辑)[C];2004年
5 庞声航;;壮医内科学的发掘整理研究项目简介[A];第四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暨《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创刊10周年庆典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钟鸣;王柏灿;;广西壮医药工作及研究概况[A];中医药发展与人类健康——庆祝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50周年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王柏灿;;壮族传统文化与壮族医药[A];2005全国首届壮医药学术会议暨全国民族医药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庞声航;王柏灿;;《壮医内科学的发掘整理研究》项目简介[A];2005全国首届壮医药学术会议暨全国民族医药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曾振东;韦涛;;论壮医对肿瘤的认识[A];2005全国首届壮医药学术会议暨全国民族医药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谢爱泽;;壮族医药口碑资料研究[A];2005全国首届壮医药学术会议暨全国民族医药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覃彩銮;期待民族文化的更大开发[N];广西日报;2000年
2 记者 张增忠;广西山歌后继乏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3 (日)德村志成;旅游资源+服务品质[N];中国旅游报;2001年
4 花漫山 黄芬;右江盆地壮族的织染工艺[N];中国文化报;2001年
5 来源;民族风俗多精彩[N];华夏时报;2001年
6 王瑾;壮族专家考证后认为百色盆地是壮族的根[N];中国矿业报;2002年
7 伍子倩;红土地上的壮歌剧团[N];中国文化报;2002年
8 桂文;三月三歌圩节——一张亮丽的名片[N];中国文化报;2002年
9 潘其旭;壮人爱彩[N];广西日报;2002年
10 覃德清(教授,人类学博士);民族文化资源的理性阐发[N];广西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潘尚领;广西巴马县壮族长寿老人HLA-DQ基因的多态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2年
2 覃小航;壮侗语族“史籍、口语词”语源探索[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照;广西壮族传统文化与当代壮族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承武;广西东兰县壮族长寿老人HLA-DRB_1基因的多态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3年
3 蓝岚;联村壮族人生礼仪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谢新荣;CTLA-4基因微卫星多态性与广西地区壮、汉族Graves病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5年
5 韦康来;广西地区壮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HLA-DQA1基因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5年
6 苏庆建;脂联素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与糖尿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联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5年
7 蒙本曼;壮族地方性知识的建构[D];广西大学;2005年
8 李伟华;壮族歌咏文化的现代转型与阐扬[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平锋;族群记忆、文化认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陆丽君;左江壮族传统文化景观研究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997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599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