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胡部”乐考——兼及胡部与词体的关系
本文选题:胡部 切入点:乐部 出处:《敦煌学辑刊》2009年01期
【摘要】:唐"胡部"乐是产生于初盛唐而盛行于中晚唐五代的一个新乐部,与"胡乐"并非一事。其音乐风格来自西凉乐,是西凉乐部在唐代各民族音乐文化交流中融会发展而产生的;胡部立于乐部时间较晚,其乐器以丝竹为主,有歌有舞,亦有坐部、立部之分。胡部在唐代尤其是中晚唐的盛行对研究唐代文学及词体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结合以上分析,论文从实证角度考察并指出了唐墓室壁画及敦煌石窟壁画中有关胡部乐的伎乐壁画。
[Abstract]:"Hu Bu" music of Tang Dynasty is a new music department which originated in the early prosperous Tang Dynasty and prevailed in the middle and late Tang Dynasty. It is not the same thing as "Hu Le". Its music style comes from Xiliang music, and it is produced by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Xiliang music department in the exchange of various nationalities' music and culture in the Tang Dynasty. Hu was later in the music department, and his musical instruments were mainly silk bamboo, with songs and dances, as well as sittings. The prevalence of Hu Bu in the Tang Dynasty, especially in the middle and late Tang Dynasty, has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ang Dynasty literature and ci sty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murals of Tang tombs and Dunhuang grottoes.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文学院;咸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J6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魏晶;隋唐时期西域音乐文化研究成果述要(上)[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相洲,冯淑华;唐代歌诗创作对诗人风格形成作用的理论分析[J];大连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朱昌利;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印、缅经济文化交流[J];东南亚;1991年03期
3 白朝晖;初盛唐诗体概念考辨[J];德州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王立增;;初唐乐府诗论略[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2期
5 徐明;从《乐府诗集》看古代诗的传播与音乐之关系[J];河北学刊;2002年05期
6 马春莲;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历时性观察[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赵志安;汉代阮咸类琵琶起源考[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8 孙晓辉;音乐文献学的古典与现代[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钱彤;论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歌曲的崛起[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李西林;唐朝三代帝王对盛唐音乐繁荣的贡献与历史局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夏清;北朝隋唐石墓门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陈才智;元白诗派成立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乜小红;唐五代畜牧经济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4 曹建国;出土文献与先秦《诗》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曾超;巴人尚武精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袁绣柏;近代曲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勤;西王母神话传说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鲍震培;中国俗文学史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俞世芬;唐代女性诗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查明昊;转型中的唐五代诗僧群体[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正平;沈Oz期诗集与诗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斌;中晚唐文人音乐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3 杜瑞平;魏晋南北朝挽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袁薇;论西域音乐文化中的龟兹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周仕慧;《乐府诗集·琴曲歌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梁海燕;舞曲歌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向回;杂曲歌辞与杂歌谣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杜蕾;山东汉画像石乐舞图像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9 李国辉;一九一七年以来新体词曲概要[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萍;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及其形式语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颖玲;项群胜;;“西凉乐”刍议[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木户敏朗,寇亚强;艺术保存和剧场[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3 蔡菲;田可文;;宋代教坊之部色制度[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郑雯毅;建立一个钢琴俱乐部[J];音乐爱好者;1994年03期
5 亓娟莉;;唐“胡部”乐考——兼及胡部与词体的关系[J];敦煌学辑刊;2009年01期
6 沈冬;论隋唐燕乐乐部[J];民族艺术;1997年02期
7 西奥多尔·J·科克 ,孙星群;夏威夷的中国音乐概况[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8 王军;胡部新声锦筵坐 中庭汉振高音播──介绍盛唐时期的几个乐舞[J];中国音乐;2001年02期
9 李西林;唐代文人士大夫对西域音乐的态度略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10 张树国;;变雅:庙堂雅乐的生命张力[J];浙江学刊;2009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孙闻;中国DJ发展速度相当快[N];华夏时报;2004年
2 伊桑·史皮兰德;纽约人芯片音乐:把我们的童年采样[N];经济观察报;2003年
3 ;SUEDE是谁?[N];南方周末;2003年
4 本报记者 邬敏;“A8音乐”模式:用电媒音乐拯救传统音乐行业[N];证券时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磐;《乐府杂录》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2 魏晶;唐以前制度文化中中原与西域的音乐交流与传播[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3 李萍;论宋代部色体系[D];武汉音乐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678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678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