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医学博士的艺术人生——楼乾贵的艺术追求与歌唱特点

发布时间:2018-05-13 15:07

  本文选题:艺术追求 + 美声唱法 ; 参考:《人民音乐》2009年11期


【摘要】:正"如果有来世,我还要当男高音。我将努力把这辈子没学好的认真学好,更好地为老百姓歌唱!"这是在2006年岁末,笔者第一次去寓所拜访84岁高龄的楼乾贵时,先生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多么朴素的话语!它既饱含着楼老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也流露出歌唱家对痛失个人舞
[Abstract]:If there is an afterlife, I will be a tenor. I will try my best to learn well in my life, and sing better for the common people! " At the end of 2006, my husband impressed me the most when I first visited my 84-year-old Lou Qiangui. What simple words! It is full of Lou Lao's boundless nostalgia for the good times of the past, but also reveals the singer's personal dance of loss.
【作者单位】: 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瑞海;;谈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联系[J];大舞台;2011年06期

2 章莉;;美声为何不美,何以更美?——对当代美声作品创作、表演的一些思考[J];音乐创作;2011年04期

3 谢立山;;论美声唱法的历史局限性[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4 马秋华;;科学性、民族性、文化性、时尚性——在美声唱法中的具体体现[J];音乐创作;2011年05期

5 张红玉;罗淑娟;;美声唱法的起源发展及特点[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6 周杰配;;探究演唱外文作品达不到“声情并茂”的原因[J];美与时代(下);2011年06期

7 雷贞;;现代美声演唱方法的创新问题研究[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8 陈晓霞;;跨界演唱切忌盲目——从民族和美声唱法的跨界谈起[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党晓龙;;浅析《二泉映月》的情感体验[J];青年文学家;2011年12期

10 张梦馨;;浅谈如何在声乐表演中做到“洋为中用”[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建群;王建;高下;沈晓辉;俞晨杰;杨烨;;美声与民族唱法中不同元音嗓音测试分析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2 车小红;;试论高校声乐教学的师生素质和教与学关系[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3 袁禾;;传统与创新语境下的中国舞蹈[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背景下艺术的传统与创新”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纪露;;高雅与通俗的“界定”——看戴玉强独唱音乐会有感[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5 涂怡岚;;论周小燕声乐教学整体观的形成和确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6 聂秀娥;;弘扬音乐文化 服务和谐社会[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姜瑾;;从美学角度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8 邱笑宸;;从《三国演义》片尾主题歌看通俗歌曲的语言运用[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杨瑞庆;;漫谈歌曲创新[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10 徐娟娟;;声乐教学中的辩证法运用[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大庆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青年教师 王琳琳;美声唱法的特点和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N];音乐生活报;2010年

2 孙小宁;美声唱法:不仅是嗓子的竞逐[N];北京日报;2002年

3 刘文丽;试论美声唱法的特点[N];黔西南日报;2009年

4 马梅;谈美声唱法的欣赏方法[N];音乐周报;2006年

5 李成贵;“洋唱法”一定要唱“洋歌”么?[N];黄冈日报;2006年

6 显舟;偶然与必然[N];音乐周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吴月玲 实习记者 张亚萌;青歌赛美声组为何中国歌曲唱得少[N];中国艺术报;2006年

8 王秉锐;我对金钟奖声乐比赛的几点感受[N];中国艺术报;2007年

9 马洁;“千人一面”辩[N];音乐周报;2003年

10 张珏娟邋实习生 张颖媛;四川美声难“响”市场?[N];四川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琰;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共融性问题考察与反思[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2 盛况;论美声唱法中的声情并茂[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芳芳;论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演唱技巧的影响[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4 李晶;论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的咬字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5 周音怡;福斯特歌曲作品的特征及其演唱[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莫雯雯;美可美,,非常美[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坚;美声唱法在当代中国发展概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昶;论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徐硕;红梅盛开 喜获众芳[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庄虹子;改革开放后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836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8836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6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